二、眼附属器的解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眼眶的重要结构 视神经孔和视神经管:管内有视神经.眼动脉及交感神经纤维通过。 眶上裂:眼眶与颅内最大的通路。经此裂通过的有第III、Ⅳ、Ⅵ颅神经和第V颅神经眼支、眼上静脉和部分交感神经纤维。眶上裂综合症 眶尖综合症:眶上裂综合症伴有视神经损害 眶下裂:有第Ⅴ颅神经的上额支、眶下神经、眶下动脉及眶下静脉通过 眶上切迹:眶上神经、眶上 动脉通过 眶下孔:眶下神经和眶下动 脉通过 眼眶炎症 眶蜂窝组织炎(orbital cellulitis)是眶内软组织的急性炎症,属于眼眶特异性炎症,严重者波及海绵窦而危及生命。 病因:多见于眶周围结构感染灶的眶内蔓延。 病原体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眶蜂窝织炎 治疗: 1、全身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 2、结膜囊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3、积极寻找感染源 4、脱水剂降低颅内压 5、抗生素滴眼剂、眼膏保护角膜 6、局限后,抽吸脓液或切开引流 炎性假瘤 眼眶炎性假瘤(orbital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属于眼眶非特异性炎症。 病理学改变: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变性等。 炎性假瘤 治疗: 糖皮质激素 放射治疗 免疫抑制剂及抗肿瘤药 手术 甲状腺相关眼病 (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mopathy,TAO) 病因:自身免疫或器官免疫性疾病,又与全身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临床表现: 1、眼睑征:眼睑回缩和上睑迟落 2、眼球突出:双侧眼球突出,可先后发病,后期由于眼外肌纤维化、挛缩,使眼球突出并固定。 3、复视及眼球运动障碍:肌肉受累较多是下直肌、上直肌和内直肌,CT显示肌腹肥厚,限制性眼外肌病变。 4、结膜和角膜病变:结膜水肿、充血,严重者结膜突出睑裂之外,暴露性角膜炎,疼痛、畏光、流泪。 5、视神经病变:视力减退、视野缩小或有病理性暗点。眼底视乳头水肿或苍白,视网膜水肿或渗出,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dermoid cyst)胚胎时期表皮外胚层植入或粘连于中胚层所形成的囊肿,属于迷芽瘤。 泪囊炎 解剖因素 骨性鼻泪管狭窄或阻塞 继发感染 常见致病菌为肺炎双球菌、 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邻近疾病 如鼻炎、鼻窦炎、鼻中隔偏曲、 下鼻甲肥大、沙眼、泪道外伤等 全身感染 感冒、猩红热、白喉、结核等 病 因 临床表现 1)慢性泪囊炎(chronic dacryocystitis) ☆ 泪溢,伴有粘脓性分泌物 ☆ 压迫泪囊区,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 ☆ 冲洗液自上、下泪小点返流,伴有粘脓性分泌物 ☆ 并发症及其危害性:   ① 形成泪囊粘液囊肿   ② 角膜溃疡和化脓性眼内炎   ③ 慢性结膜炎等 泪囊炎 慢性泪囊炎 临床表现 2)急性泪囊炎(acute dacryocystitis) ☆ 慢性泪囊炎的急性发作,也可无泪溢史而突然发生 ☆ 泪囊区红肿热痛,肿胀至鼻根部,压痛明显 ☆ 泪囊脓肿形成,破溃排入结膜囊,或破入筛窦而排 入鼻腔,形成筛窦泪囊内瘘 ☆ 严重者引起泪囊周围蜂窝织炎,症状加剧,伴耳前 淋巴结肿大及全身症状 ☆ 久病不愈者形成泪囊瘘 泪囊炎 急性泪囊炎 治 疗 泪囊炎 1)慢性泪囊炎 泪道冲洗/探通及药物治疗:仅能暂时减轻症状 手术治疗:可根治慢性泪囊炎,方法—— ①鼻腔泪囊吻合术 ;②泪囊摘除术;③激光疏通泪道 2)急性泪囊炎 早期热敷,抗菌素治疗 炎症期间切忌泪道冲洗或探通,以免感染扩散 脓肿形成后,应切开引流 急性泪腺炎 泪腺多形性腺瘤 四、眼外肌 每眼有6条眼外肌:4条直肌、2条斜肌 起于眶尖总腱环:上斜肌和4条直肌 起于眶壁内下方:下斜肌 直肌的附着点: 4条直肌与角膜缘的距离 内直肌—5.5mm 下直肌—6.5mm 外直肌—6.9mm 上直肌7.7mm 眼外肌 前面观 (左眼) 眼外肌 侧面观 (右眼) 眼外肌 上面观 (右眼) 眼外肌--直肌 (1)??? 内直肌 内直肌是眼外肌中最强的一条,起自总腱环鼻侧和视神经鞘略低处,内直肌由眶尖开始在眶内侧壁与眼球之间水平向前走行,附着在角膜缘后5.5mm处,肌肉全长41mm。附着点处肌腱长3.7mm,宽10mm,与眼球的接触弧为6mm。内直肌由第Ⅲ脑神经下枝分配,血液供应来自眼动脉内肌支。内直肌的作用:在第一眼位时,内直肌收缩产生内转,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