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人在诗歌创作中往往喜欢援引前人的事迹或摘取古代典籍中的词句来证明事理、表达情思,这就是所谓的运用典故,简称用典。 用典是中国传统诗歌的基本表现手法之一,它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从《文心雕龙?才略》自卿渊以前,多役才而不课学;雄向以后,颇引书以助文中,我们可以看出用典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岁寒堂诗话》卷上诗以用事为博,始于颜光禄,而极于杜子美里,我们又可以看到诗歌中用典有多么大的来头。 而唐宋以来,在文人书卷气日浓、倡扬读书破万卷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点铁成金黄庭坚《答洪驹父书》的社会氛围下,用典之风更是盛行于诗词创作之中。 当我们回顾典故的源流变化时,会发现南北朝时期在用典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 这是一个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的时代,也是中国诗史上诗运转关的重要时期。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一转关也。 南北朝诗人崇尚声色,追求艺术形式的完善与华美,尤其是对诗歌语言的形式美有了自觉的追求,声律、对偶、用典等语言的技巧以及格律的完善是他们主要的努力方向。 与此相适应,诗歌用典艺术在这一时期也发展到了一个变革的关口,而颜延之、庾信等人担当了引领变革的时代使命,他们继往开来,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了以往的用典方式,开创了一种符合诗歌特点的新的用典方法,促成了近体诗的形成。 从这个意义上讲,南北朝时期正是用典发展史上的继往开来的变革时期。 我们可以借助一个图表来表现一下用典发展史上的这次变革事类就是南北朝之前的用典形态,南朝梁?刘勰在他的文论巨著《文心雕龙》中这样总结事类者,盖文章以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 这个事类还只限于用事、引言,达到援古以证今的目的。 这可以说是广义上的用典,至于狭义上的用典,也就是成熟形态的用典,必须经文人把故事融进诗文,经过创造、浓缩凝成含典词语,以为代言。 从事类到典故的这个重要变革,正是由南北朝时期的代表诗人颜延之、庾信等人来完成的。 一、南北朝之前诗歌用典的特点引事。 南北朝之前的诗人引用历史故事,一般都把何人何事交代清楚,对原事的表述也相对较为完整。 如东汉郦炎《诗二首》陈平敖里社,韩信钓河曲,终居天下宰,食此万钟禄。 清楚地概述了《史记》中所记载的陈平与韩信发迹的故事。 又如曹操《度关山》不及唐尧,采椽不斫。 则讲的是《韩非子?五蠹》中所记唐尧的事迹。 引言。 南北朝之前的诗人引用前人成言,往往是直接采用或只是稍加改动。 如王粲《公宴诗》常闻诗人语,不醉且无归,出自《诗经?大雅?湛露》厌厌夜饮,不醉无归。 再如嵇康《述志诗》之二往事既已谬,来者犹可追,出自《论语》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若是不便直接采用原文,则稍加改动后使用,并交代出处的篇名或作者。 如曹植《种葛篇》窃慕棠棣篇,好乐如瑟琴。 《诗经》中有《棠棣》篇。 从上面引用的各例我们可以看出南北朝之前一般的用典方法和特点一般都忠实于典故原文,不随意加以改变。 这实质上是移用散文的用典方法。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用典方法与用典的密度是紧密相关的。 南北朝之前诗人所用典故在诗歌中占的篇幅比较大,一个典故用两句或更多的句子来叙述是常见的现象,用典的密度和数量不高。 二、南北朝时期诗歌用典的重大变革颜延之作为刘宋诗坛的代表人物,与鲍照、谢灵运并称为元嘉三大家,历来在中国诗歌史上以用典繁多著称。 钟嵘《诗品》在其评论的自汉至齐梁的122位诗人中,第一个给颜延之冠以喜用古事的评语。 宋人张戒《岁寒堂诗话》也指出诗以用事为博,始于颜光禄。 这些都标明了颜延之在用典史上的地位。 而其后融合南北诗风,作为集南北朝文学之集大成者和唐诗先驱的庾信,用典也历来为人所称许,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说他学擅多闻,思心委折;使事则古今奔赴,述感则方比抽新;沈德潜《古诗源》卷十四也称他选句能新,使事无迹,二人均指出了庾信多用典、善用典的特点。 其他以用典见称、参与了用典变革运动的诗人还有鲍照、谢朓等人。 颜、庾等代表诗人多用典、善用典,大力提倡在诗歌中用典,促成了诗歌用典艺术领域的变革运动,这次变革呈现出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用提炼的方式,将原典浓缩成章。 如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中周御穷辙迹一句,将《左氏传》中右尹子对楚王曰‘昔周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有车辙迹焉’的原典浓缩在了一句中,特别是以一个穷字,把周行天下的霸气淋漓尽致地概括了出来。 又如颜延之《秋胡诗》三陟穷晨暮中的三陟,仅用二个字就概括了《诗经?周南?卷耳》中陟彼崔嵬,我马虺隤,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