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0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高危组与低中危组临床指标的对比分析 中文摘要
目的:分析 APL 患者高危组、低中危组间临床指标(年龄、性别、血小板、血浆凝 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骨髓早幼粒细胞百分 比)的关系,从而寻找 APL 相关的危险指标,以提高临床警惕性,进一步降低初诊 APL 的死亡率。
方法:收集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 2009 年 1 月至 2014 年 12 月 74 例初治 APL 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 NCCN 指南,根据首次血常规白细胞计数进行危险分层,将 其分为两组:高危组(白细胞10×109/L)及低中危组(白细胞≤10×109/L)。用 SPSS 软件包比较两组在年龄、性别、血小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骨髓早幼粒细胞百分比指标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 结果: 74 例初治 APL 患者,高危组 22 例,低中危组 52 例,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比 较如下:
1.性别:高危组男性 9 例,占 40.9%,女性 13 例,占 59.1%;低中危组男性 22
例,占 42.3%,女性 30 例,占 57.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9110.05)。 2.年龄:高危组平均年龄 37.86±12.58 岁,低中危组为 32.23±12.72 岁,高危组平
均年龄较低中危组大,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850.05)。
3.骨髓早幼粒细胞百分比:高危组 82.48%±10.00%,低中危组为 80.52%±11.02%, 两组早幼粒细胞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279 0.05)。
4. 血 小 板 : 高 危 组 平 均 血 小 板 值 31.29×109/L±19.68×109/L ; 低 中 危 组 为
35.44×109/L±33.49×109/L,两组血小板均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423 0.05)。
5.凝血及纤溶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高危组平均值为 PT=19.56±3.16 秒,低中危组为 PT=16.89±3.61 秒,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2 0.05)。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高危组平均值为 APTT=48.55±8.00 秒,低中危组 APTT=42.18±8.31 秒,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9 0.05)。纤维蛋白原 (FIB):高危组平均值为 FIB=1.46±0.79g/L,低中危组 FIB=1.76±0.96g/L,两组比较无 统计学意义(P=0.574 0.05)。D-二聚体:高危组阳性 19 例,阳性率 86.4%;低中 危组:阳性 40 例,阳性率 76.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356 0.05)。
结论:除白细胞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可作为初诊 APL
危险程度的评估指标之一。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危险分层 凝血功能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Acute Promyelocyte Leukemia Clinical Features in High Risk Group and Medium-low Risk Group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over the critical features of APL by analyzing them in each of high risk group and medium-low risk group. The features included age, sex, platelet, prothrombine time(PT), active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fibrinogen(FIB), D-dimer and percentage of bone marrow’s promyelocyte cell.
Methods: Informations of all 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in hematology department of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College from January 2009 to December 2014 were collected and divided into high risk(WBC10×109/L) group and medium-low risk(WBC≤10×109/L) group, which was by using the standar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抗栓治疗中出血风险评估与处理-内科学(心血管)专业论文.docx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变化及辛伐他汀对其影响-内科学 心血管病专业论文.docx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因素评价及其生化标志物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老年心血管病学专业论文.docx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与内皮功能变化的分析-内科学专业论文.docx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与内皮功能变化的研究-内科学专业论文.docx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斑块的血管内超声评价及PCI术后血浆MMP9TSP1水平的变化-内科学(心血管病)专业论文.docx
- 急性冠脉综合征GPⅡbⅢa和P选择素水平与PCI预后的关系及替罗非班干预效果心血管内科学专业论文.docx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血浆Fn水平变化及溶栓治疗前后其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内科学(心血管病)专业论文.docx
- 急性冠脉综合征GPⅡbⅢa和P选择素水平与PCI预后的关系及替罗非班干预效果-心血管内科学专业论文.docx
- 急性冠脉综合征与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研究-内科学(消化系病)专业论文.docx
- 急性心肌缺血早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生理学专业论文.docx
- 急性时相反应标志物与凝血纤溶系统标志物在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相关性研究-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论文.docx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研究-内科学专业论文.docx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89例临床特点与预后分析-内科学专业论文.docx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研究-内科学专业论文.docx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危险因素研究-临床医学;急诊医学专业论文.docx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临床医学;急诊医学专业论文.docx
- 急性期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危重症医学专业论文.docx
- 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杀意念及不良结局研究-护理学专业论文.docx
-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应对方式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护理学专业论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