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期针刺风池、风府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针灸推拿学专业论文.docxVIP

急性期针刺风池、风府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针灸推拿学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1 引 言 周围性面瘫多见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或贝尔麻痹 (Bel1 Palsy),是指原因不明、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急性发病的 面神经麻痹,为针灸科常见病。对于该病治疗,西医多采用激素、B族维生素等来减 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促进神经髓鞘恢复。而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肯定, 临床研究也较多,并取得一定进展。 本研究旨在观察急性期以针刺风池、风府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与常 规取穴针刺相比是否有优越性,从而为针刺治疗该病寻找一种更为快捷、方便、高效 且痛苦小的治疗方法提供确实的依据,并在治疗过程中体现中医辨证论治思维。 PAGE PAGE 10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研究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均来自2010年1月至2010年9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 医院针灸科门诊,依据就诊的先后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按1:1的比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 病情分级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性 别 病情分级 组 别 例 年龄(岁) 病程(天) 数 男 女 ±S ±S Ⅱ Ⅲ Ⅳ Ⅴ Ⅵ 观察组 30 19 11 37.1±13.02 3.03±2.22 0 12 10 7 1 对照组 30 13 17 43.9±14.47 2.73±1.66 1 9 11 6 3 (二)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第 13 版《实用内科学》[1]制定的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拟定: (1)可发于任何年龄,绝大多数为一侧性。有的在起病前 1~2 天有同侧耳区或 面部的疼痛。病人往往是在清晨起床时发现闭目不全、口角歪斜,2~3 天内症状最 严重; (2)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 面部被牵向健侧; (3)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 泪点随下睑外翻而致泪液外溢。可有病侧舌前 2/3 味觉减退或(和)听觉过敏; (4)通常在起病后 1~2 周内开始恢复,大约 75%的病人在几周内可基本恢复正 常; (5)面神经麻痹恢复不完全者,可产生瘫痪肌的挛缩、面肌抽搐或联带运动等 并发症; (6)除外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腮腺炎或腮腺肿瘤、颌后化脓性淋 巴结炎、中耳炎并发症、麻风、肿瘤、脑血管意外的其它疾病。 2.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 参照王启才主编的《针灸治疗学》[2]确立以下标准: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常 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 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患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 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 2/3 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 (1)风寒证:见于发病初期,面部有受凉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证:见于发病初期,多继发于感冒发热,兼见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3)气血不足:多见于恢复期或者病程较长的患者,兼见肢体困倦无力,面色 淡白,头晕等症。 (三)纳入标准 1.符合周围性面瘫的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病证诊断标准,一侧面肌麻痹者; 2.病程在 7 天以内者; 3.年龄在 16 至 70 岁之间; 4.受试者自愿参加临床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四)排除标准 1.不符合周围性面瘫的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病证诊断标准,或者年龄在 15 岁以 下或71 岁以上,病程超过 7 天者; 2.合并格林巴利综合症、肿瘤、外伤、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腺炎、中耳炎、 颅底脑膜炎等引起的继发性周围性面瘫及中枢性面瘫; 3.合并有心、脑、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精神病患者; 4.正在参加其它临床试验的患者。 (五)中止、剔除标准 1.受试者依从性差,影响疗效评价者; 2.资料不全,无法判断疗效者。 (六)脱落标准 1.疗程内自行退出或者实施本方案的同时采取其他治疗方法者; 2.或者中途更换治疗方法者; 3.受试者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不宜继续治疗。 二、研究方法 (一)治疗方法 1.器械选择 (1)针具:统一使用苏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华佗牌”针灸针,规格 0.30 ×25mm(1 寸)、0.30×40mm(1.5 寸)。 (2)电针:常州市武进长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 KWD-808 脉冲治疗仪。 2.针刺治疗方法 (1)观察组: ① 急性期(发病 15 天内)主穴取:风府、风池;随症配穴:风寒者加外关、 列缺、合谷;风热者加曲池、大椎、尺泽、合谷;气虚者加足三里、太冲、气海;血 瘀者加用膈俞;血虚者加用血海,舌前味觉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