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克莱齐奥写作中的文化身份建构.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勒克莱齐奥写作中的文化身份建构 刘成富 南京大学外国语 学院 摘要: 文化身份问题在当代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的笔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这一研 允视角出发,特别是对《沙漠》《奥尼恰》《金鱼》等小说进行深入的研宂和分 析之后,不仅能够揭示“逃离”和“回归”等重要主题背后的深刻含义,而且 能够凸显作家木人重要的思想倾向和文化心态。白人的面孔,黑人的灵魂,堪称 勒克莱齐奥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数十年来,作家用手中的笔不遗余力地构建着 自己的文化身份。 关键词: 勒克莱齐奥;文化身份;创作倾向;文化心态; 作者简介:刘成富,男,江苏扬州人,法国巴黎第七大学丙方社会历史与文化博 士,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稽山学者”,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研究 生导师。 收稿日期:2016-01-26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身份与现当代法国文学” (09BWW023)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Identity in Le Clezio’ s Literary Works LIU Cheng-fu Euro-languages College, Zhejiang Yuexiu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Abstract: The problem of cultural identity is very significant in the literary creation of Le Clezio, contemporary French writer. From this perspective, especially by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his Desert, Onitsha, Fish of Gold, we can not only reveal the real meaning of themes such as “escape” and “return” , but also, highlight his important thought tendency and cultural mentality. The face of a White, the soul of a Black, can be a true portrayal of Le Clezio inner world. Since several decades, our writer uses his pen to build with an all-out effort his own cultural identity. Keyword: Le C16zio; cultural identity; creative tendency; cultural mentality; Received: 2016-01-26 2008年,瑞典学院在颁发诺贝尔文学奖时,曾经对勒克莱齐奥进行过这样的评 价:“不断探索的、有着诗意般冒险和感官沉醉的作者,是处在主流文明之下和 之外的、人文主义的探索者”。[1]72确实,从《沙漠》中的拉拉到《奥尼恰》 屮的小樊当,再到《金鱼》屮的莱拉,勒克莱齐奥始终追问着令人困惑的文化身 份问题,他的作品始终探寻着童年世界以及他的家庭经历。他常常通过“流浪 者”的视角,带领我们去领略非洲大地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流露 出对现代文明的厌恶和反思,以及对非洲原始部落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赞美。 一、对强势文明的摒弃 被誉为“另类的世界公民”的勒克莱齐奥始终关注“主流文明的底部与外部” 的人群,惟妙惟尚地描绘出强势的主流文明对弱势的边缘文明的侵略和欺凌, “都市文明人”对外来移民的歧视和压迫,以及现代文化与原始文化之间的对 立和冲突。勒克莱齐奥没冇将矛盾的根源归结于“文明”必然替代“野蛮”的趋 势,而是以一种冷静的视角深刻揭示丫所谓先进文明对生态的破坏,以及对人 性中质朴、善良与真诚等美好品质的摧残。工业化与城市化无疑极大丰富了人类 的物质生活,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物质联系,但不可避免地疏远了人与自然的 关系,隔膜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交流。唯利是图几乎成了 “文明人”唯一的追求, 城市成了禁锢人们的牢笼。 勒克莱齐奥关注的是现代文明与消费社会对人的异化,并在非洲大地找到丫理 想的载体。早在一举成名的处女作《诉讼笔录》中,勒克莱齐奥就成功地塑造了 一个社会边缘人。主人公亚当?波洛(与《圣经》中的人类始祖同名)抱着对现 代文明的强烈逆反心理毅然离家出走。在《战争》中,相互搏杀的双方竞然是人 与人自己一手创造的这个空前繁荣的物质世界,惊心动魄的惨烈场面就发生在 现代文明的内部。到处是仇敌,却又不见仇敌的身影。现代人都市在勒克莱齐奥 的笔下显得那么苍凉。在《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