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民族音乐教学研究.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要]中国的民族音乐是在几千年历史的长河中,经过无数考验和磨砺而留存至今的音乐艺术。   它是我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对我国未来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了能更好地将本民族音乐传承和弘扬下去,提高民族音乐在高等师范院校中的地位是势在必行的。   这不仅是为了继承和弘扬我国本民族的音乐,也是为了能更加广泛地接触世界上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使其在保持其独特风格特点的基础上吸收并发展我们的民族音乐。   为我国本民族音乐在世界音乐中占得重要的一席之地。   真正意义上地实现国家的全方位发展,让我们的国家从精神到本质地繁荣昌盛。   发展民族音乐是顺应世界需求的,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关键词]民族音乐;发展;音乐地位一、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据现代人的探究,我国民族音乐最早始于远古、夏、商时期,距今在8000年之前就已经存在。   音乐是作为一种精神食粮产生,在劳动过程中通过模仿大自然的音响来表达情感和愉悦生活而形成的。   有一部分古歌留存至今,如《弹歌》《蜡祭》等,同时也创造出一些乐器留存至今,如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距今8000~9000年的骨笛等。   在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民族音乐进一步发展,西周形成了礼乐制度,建设了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宫,也就是宫廷的音乐教育机构。   乐器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乐律学也有了高速发展,春秋时期管仲的著作《管子?地员》中记载有三分损益法等。   秦汉时期在秦朝时期就已经设立了乐府机构,在秦少府中有乐府令、丞的职官《汉书?百官公卿表》可以印证,而且在1977年陕西临潼秦始皇陵断崖出土使一口秦钟上刻有乐府二字。   可见汉代乐府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壮大发展起来的,汉代的音乐发展非常兴盛,器乐方面除了古琴、箜篌等外又有箱这一从古波斯传入我国的乐器,还有许多从天竺传入中原的乐器。   乐律上京房为解决完满旋宫问题,发明了六十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政局的发展,使南北音乐开始融合形成了新型的音乐题材,如清商乐等各种题材。   乐器也得到了发展,除了中原的传统乐器外还由西域流传进来一些乐器,如曲项琵琶、方响等。   在音乐美学上,嵇康的《声无哀乐论》美学思想上与儒家的音乐美学产生了极大的差别。   隋唐五代时期建立起两个不同体系的大型音乐机构,由太常寺管辖的有大乐署和鼓吹署,而由宫廷管辖的有梨园、教坊。   隋唐时期音乐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不管是律乐上、器乐上、音乐创作上都有强大的发展。   在音乐和乐器使用种类的划分也更加细致,著名的法曲《霓裳羽衣舞》就是出自这个时期。   宋元时期,音乐在民间大肆兴起和发展,城市中产生了大型的被称作瓦子和勾栏的娱乐活动中心,这一时期说唱音乐达到成熟,戏曲艺术得以确立,形成了元杂剧等,我国市民音乐得到了重要发展。   乐器在原有乐器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形成了新的乐器,如三弦、双韵、火不思等。   宋代音乐理论出现的标志是蔡元定在其《律吕新书》中提出的十八律理论,在三分损益十二律的基础上继续下生六律,用来解决三分损益的缺陷。   明清时期戏曲在原有基础上发展进入了繁盛阶段,形成了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四大声腔。   到明末清初在陕甘一带戏曲又兴起一些新的唱腔,如梆子腔和皮黄腔等。   后又形成了以皮黄腔为主要唱法的京剧,因四大徽班先后进京互相吸收而最后形成京剧。   这一时期不只戏曲得到了发展,民间歌舞、少数民族歌舞、民间说唱、器乐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律学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使中国音乐理论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朱载堉对此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发明的十二平均律彻底解决了三分损益法的旋宫问题。   他的十二平均律与现代计算的十二平均律的频率完全相同,要比欧洲的十二平均律早100多年。   中国近现代产生了以沈心工等为代表的学堂乐歌,20世纪由于西方音乐的流入、传播对我国的音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有些无法顺应时代的民间音乐就此失传,留存下来的民间音乐大多都进行过改造成为新民歌。   随着中国各音乐专校成立,新的音乐教育就此兴起,这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作曲家,如萧友梅、黄自、冼星海等,还出现了一些改进的器乐作品和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与抗战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国民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发展倍加重视,将音乐学科概念引入我国,促使我国专业音乐创作,声乐、交响乐等涌现出大量优秀作品,民族音乐也受到重视,在西方音乐的影响和推动下不断发展。   客观来讲尽管国家对民族音乐很重视,但是西方音乐引入至今,在对民族音乐起到推进作用的同时,也对民族音乐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政局因素民族音乐的创作呈下坡趋势,这个时期产生的新音乐也大都是歌颂时局的音乐。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民族音乐也得到了一定发展,不管是从器乐,还是声乐

文档评论(0)

tangdequan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