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阻滞麻醉.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椎管内阻滞麻醉 (intraspinal anesthesia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学院麻醉科 崔晓光 联系方式概 念 蛛网膜下隙阻滞: 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使脊神经前后根阻 滞的麻醉方法简称脊麻 硬膜外间隙阻滞: 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间隙,使脊神经根阻滞的 麻醉方法,简称硬膜外阻滞或硬膜外麻醉 蛛网膜下隙-硬膜外联合阻滞: 可取两者的优点,在临床麻醉中应用日趋广泛 椎管内解剖 脊椎的结构 7节颈椎、12节胸椎、5节腰椎、融合成一块的5节骶椎及3~4节尾椎 脊椎:椎体、椎弓及脊突(横突、棘突) 椎间孔,脊神经根从由此通过 脊柱正常生理弯曲 韧 带 脊髓 脊髓容纳于椎管内 上端从枕骨大孔开始,新生儿终止于第3或第4腰椎,成人则在第1、2腰椎之间,在第2腰椎以下马尾神经 蛛网膜下隙穿刺: 成人第2腰椎以下 小儿应在第3腰椎以下,以免损伤脊髓 脊膜与腔隙 有三层被膜,即软膜、蛛网膜和硬脊膜 蛛网膜下隙 :脊髓、脑脊液 脑脊液无色透明,pH 7.35,比重为 1.003~1.009 硬脊膜下隙:颈部较宽 颈部硬脊膜外隙阻滞或颈丛、肌间沟臂丛阻 滞时容易误入此间隙 硬脊膜外隙:充满血管、脂肪、淋巴及疏松结缔 组织 成人硬脊膜外隙容积约100ml,其中骶管约25~ 30ml 在妊娠晚期,硬脊膜外隙的静脉丛呈怒张状态, 老年人由于骨质增生及纤维化使椎间孔变 窄,均可使硬脊膜外隙变小。 脊神经及体表标志 甲状软骨部位为C5, 上缘C4横突 胸骨上缘为T2 双乳头连线为T4 剑突下为T6 肋弓下缘为T8 平脐为T10 耻骨联合水平为T12 阻滞顺序 自主神经 感觉神经纤维 运动神经纤维及有髓鞘的本体感觉纤维 阻滞平面差别 交感神经阻滞平面比感觉消失平面高2~4神经节段 运动神经阻滞平面又常比感觉消失平面低1~4节段 蛛网膜下隙阻滞 蛛网膜下隙阻滞 —适应证 下腹及盆腔手术: 如阑尾切除术、疝修补术、膀胱手术、子宫 及附件手术等。 肛门及会阴部手术: 如痔切除术、肛瘘切除术等,如采用鞍区 麻醉则更合理。 下肢手术: 如骨折或脱臼复位术、截肢术等,其止痛 效果比硬膜外阻滞更完全,并可避免止血 带所致不适。 蛛网膜下隙阻滞 —禁忌证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脊髓或脊神经根病变,脊髓的慢性或退行性病变,颅内高压患者。 全身性严重感染以及穿刺部位有炎症或感染者。 休克病人应绝对禁用脊麻。 腹内压明显增高者,如腹腔巨大肿瘤、大量腹水。 精神病、严重神经官能症以及小儿等不合作病人。 蛛网膜下隙阻滞 —相对禁忌证 高血压: 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110mmHg, 一般应慎用或不用脊麻。 如并存冠状动脉病变,则应禁用脊麻。 慢性贫血:血容量无显著减少,仍可考虑施行低 位脊麻,但禁用中位以上脊麻。 脊柱外伤或有明显腰背痛病史者,应禁用脊麻。 脊柱畸形者,只要部位不在腰部,可考虑用脊麻,但用药剂量应慎重。 老年人由于常并存心血管疾病,循环储备功能 差,不宜使血压波动,故仅可选用低位脊麻。 蛛网膜下隙常用药物 普鲁卡因 丁卡因 布比卡因 左旋布比卡因 利多卡因 蛛网膜下隙穿刺术 体位:重比重液→侧卧、术侧向下 轻比重液→侧卧、术侧向上 鞍区麻醉→坐位 穿刺部位:L3~4或L2~3 穿刺方法 直入法:穿刺针与病人背部垂直,“落空”感 侧入法:中点旁开1.5 cm、与皮肤成75°角 →韧带钙化老年人、脊椎畸形、 间隙不清楚的肥胖病人 阻滞平面的调节 判断:针刺皮肤测痛,用手测试皮肤触觉消失及观察运 动神经麻痹的进展情况,如: 骶神经--足趾即不能活动 腰神经--不能屈膝 T7神经以下--腹肌松弛,令病人咳嗽,可见腹肌 松软膨起,并可从膨起的交界部位 影响因素:间隙、体位、身长、剂量、浓度、比重 速度、针尖斜口方向 如果麻药的配制方法和剂量已经确定,则穿刺部位、病人体位、注药速度和针口斜面方向就成为影响麻醉平面重要因素 穿刺部位 脊柱生理曲度:仰卧时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