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 (3).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资源来源于互联网,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犯到您的版权,请提出指正,我们将立即删除。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与教师专业发展 中央电化教育馆 王珠珠 二OO七年七月 主要内容 引子 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式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及激励/评价 引子 我国教师教育是伴随近代教育制度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期间随着社会变迁、教育变革而经历了多次变化。教师教育的历史发展说明: 社会变迁--教育变革--教师角色变化--教师教育转型 1.教师角色的历史变化  道德本位的教化形象 知识本位的教书匠形象 人的发展本位的专家形象 教师专业化发展 2.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时代背景  知识革命:学科、课程改革  网络社会:教育、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习型社会:学校、教师角色的变化   “教师和学校丧失了很大部分属于他们的教育经验优势,必须面对新的任务:把学校办成更能吸引学生的场所,并向他们提供真正理解信息社会的钥匙”。 “教师应在传统和现代性之间,在儿童所固有的思想及态度与教学计划的内容之间取得正确的平衡”。    “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 结果是: 教师不是教育资源的唯一拥有者,而是教育资源的发现和综合应用者; 教师不是教育产品的生产者,而是教育生产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教师不是教育过程的“独奏者”,而是教育过程的“伴奏者” 3.教师素质和专业发展的时代要求 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人格 为人师表 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 学科知识的综合性 专业知识的科学性与艺术 基本能力与专业能力 学习能力; 思维能力; 交流能力; 组织能力 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把知识转化为智力的能力; 了解与研究人(学生)的能力; 4.教师教育面临的转型性变化 从满足数量增长要求向建设高质量教师转变; 从培养学科型教师向培养综合型、复合型教师转变; 从学历达标向专业化发展转变; 从一次性职前教育向职前、职后衔接的终身学习转变。 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为什么要坚决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1世纪成功的新公式 21世纪学习内容= 3个“R” + 7个“C” 21世纪成功技能=3个“R” x 7个“C” 课改前的调查:     对全国9个省市城镇和农村的16000名学生,2000名校长、教师和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委大部分委员,对1993年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状况进行了问卷、访谈调查.结果显示: 21世纪成功技能=3个“R” x 7个“C” 3项基本学习技能(3Rs) 读 写 算 7项终生学习技能 (7Cs) 批评性地思考和做 创造性 协作 跨文化理解 交流 计算、处理 独立职业生涯和学习 校长、教师认为 学生身上体现得较好的目标 校长与教师认为教材中体现得较好的目标(%) 城市小学和乡村初中“经常”或“总是”在全班公布考试成绩的比例在60%左右,城市初中学生的这一比例已达75%。 对于公布考试结果和依据考试结果排名次的做法,70%的初中和小学生感到紧张、或害怕或讨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解决的问题是 重知识,忽视过程和情感培养 重教师教,忽视学生学 重成绩评定,忽视多样化的评价 强调竞争,忽视合作交流 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和任务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不同的课程定义 课程即教学科目 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 课程即学习经验 课程即文化再生产 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 美国学者古德莱德(J.I.Goodlad)他看来,人们在谈论课程时,往往不是指同样意义的课程 他认为存在着五种不同的课程: 理想的课程,即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应该开设的课程。如现在有人提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