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方论坛 2008年第1期
莲池书院与以吴汝纶为中心的古文圈子的形成
柳 春 蕊
(南开大学 文学院,天津 300071)
摘 要:清代河北一地古文兴盛得力于张裕钊、吴汝纶的倡导,贺涛潜心于古文教育也使得北学中的古文之学有
了显著发展,此一现象都是以莲池书院为中心而展开的。可以说,莲池书院与有清一代河北学风演变、士风转移以及
吴汝纶古文圈子的形成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莲池书院;古文教育;吴汝纶
中图分类号:I2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110(2008)01-0041-06
有清一代,河朔一带尤其是河北古文的兴起 望有真儒哉?此有心世道者所深悼也。然自
得力于张裕钊、吴汝纶的倡导。此前,河北古文不 书院学古堂之设,学者云集响应,皆知以空疏
发达,据胡阿祥统计:“清代河北全部119位古文 为耻。数十年来,儒风赖以大进,由是当事诸
[1](P224)
作家中,张、吴的门人弟子竟达103人。” 本 公奖励振兴期诸久违,吾知必有如杨忠愍、孙
文以莲池书院为中心,考察晚清河北古文情况以 夏峰诸先生者接锺而起也,则书院之关乎北
及吴汝纶古文圈子的形成。 学,岂浅鲜哉![2]
一、莲池书院与晚清北方古文的兴起
刘春堂作于1895年的《莲池书院碑铭》一文 此碑文记载了清中后期北方“经史经世之
记载了莲池书院与晚清北学盛衰的概貌: 学”由兴起而衰落的大致情况,肯定了黄彭年
(1823~1891)在莲池书院教育的重要贡献:使得
莲池书院者,北方盛衰一大关会也。…… “燕赵儒风,为之一变”。
自道光初年,蒋砺堂节相、屠可如方伯、陶鳬 ①
莲池书院创建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黄
芗、李竹醉两观察先后筹修葺。然其时专以 彭年主讲时,建立“学古堂”,书院教授的主要是朴
制艺课士,于经史经世之学犹未备也。同治 [3]
学 。书院古文之风的兴起是在张裕钊、吴汝纶
初,合肥相国节临是邦,聘贵筑黄子寿先生主 来讲时才出现的,即是刘春堂所说“两先生联 接
鑣
讲,先生立学古堂,增课经古。……燕赵儒风, 轸”。刘春堂为吴汝纶门生,师从吴氏十一年之久,
为之一变。先生既开风气之先,张廉卿、吴挚 按理说,应该花大幅笔墨来表彰吴氏兴学转移风
甫两先生联鑣接轸,皆以古文经济倡后学,数 气之功,但刘氏不这样写,而是笔峰一转,回到直
年以来,北地士风,蒸然日出,三辅英俊多出 隶固有的北学儒宗传统,希望后学以颜、李之学自
其中。夫直隶为自古名区,瑰奇礌落之士后 勉,期待出现孙奇逢、颜元、李恕谷这样的旷世大
先继起。……无如后生晚学不能上绍前徽, 儒。
类皆逐末遗本,专务科举之学。……固陋相 同为吴汝纶弟子的赵衡的叙述则与刘春堂明
安,风气日下如是,国家安望得真才?斯世安 显不同,他极力表彰吴汝纶的教育之功:
收稿日期:2007-09-28
作者简介:柳春蕊(1976-),男,江西南昌人,北京大学文学硕士、博士,现为南开大学博士后。
①据《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