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族大爱暖万家
——xx民族团结先进事迹材料
xx是托克逊镇银泉社区一名普通而平凡的维吾尔族群众,他多年来伸张正义维护社区稳定、悉心照顾抚养孤儿陶辉、热心助人促进邻里和睦,用超越血脉、超越民族的真情大爱温暖着我们社区每个家庭。各族群众都称赞他是“维吾尔族活雷锋”、“最美托克逊人”。
“这族那族,我们都是中华民族”
xx出生于xx年xx月,xx年xx月从托克逊县入伍,在xx服役,历任战士、副班长等职。服役期间,工作表现突出,xx次荣获连嘉奖,并于xx年xx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xx当时是班里唯一一个少数民族战士,但全班战友不分民族,和谐相处,共同的使命让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战友爱兄弟情。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xx经受了锻炼,经受了考验,无论军事技能和思想素质都得到了全面提高。
xx每每回想起那时候在部队的生活都会感慨良久。1950年,xx所在的连队参加了一次战斗,面对7倍于我的敌人,该连官兵以钢铁般的毅力和勇往直前的气概,血战40个昼夜,141名参战官兵中,有38名壮烈牺牲,成为人们敬仰的烈士,长眠在天山脚下。他所在的连队被当时的西北军区以及第一野战军授予“钢铁英雄连”荣誉称号。1978年,xx所在的新疆军区某边防团驻地遭遇暴风雪,数十户哈萨克族牧民及牲畜被困,连队官兵接到求救电话,火速赶往现场展开救援。面对被大雪封死的道路,官兵们用镐刨、用锹铲、用手挖,硬是在近1米厚的积雪中开辟出了生命通道。被困的牧民和牲畜得救了,有的官兵的双手却磨出了血泡,渗出的鲜血把雪白的手套染得红红的;有的官兵脚冻伤了,连袜子都脱不下来……那一次救灾,他的双脚被冻得失去了知觉,战友们就轮流把他的双脚揣在怀里,给他驱寒送暖。
1980年1月xx从部队退伍,而后主要在托克逊县煤矿做合同工,靠体力为生。1985年10月,xx返回家中务农。虽然回到了地方上,但xx退伍不褪色,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在维护民族团结上,他立场坚定,内心非常清楚,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怎么干对民族团结有利,怎么干会破坏民族团结。xx常说:“人和人相处,不要刻意地去划分民族界限,只要有爱就能够心连心、就是一家人。这族那族,我们都是中华民族。”
xx心里非常认同一个观点:化解一个矛盾,就增进一次团结,增进一次团结,就能增添一分和谐。他始终把维护和谐稳定作为老兵的职责来履行,用敢于担当的浩然正气温暖社区群众。在xx看来,和谐稳定对社区各族群众来说,就像阳光和空气一样,大家都离不开。前年,从南疆来托克逊县的几名年轻人,租住在xx家附近。来来回回几天后,xx发现这几个人行动诡异,有从事违法犯罪迹象。邻居们怕惹事,都劝xx不要管,但xx坚定地认为社区安全稳定容不得不法分子半点胡来。他当即向公安机关举报,一举打掉这个非法聚众赌博团伙。他的手机里有县公安局巡警大队大队长的电话,一发现有危及社会稳定的情况,他都会在第一时间报告。
xx平时积极维护民族团结,关键时刻更是敢于站出来同民族分裂分子作斗争。他认为,作为一名维吾尔族党员,对待民族分裂活动,必须敢于旗帜鲜明地带头反对,把身边的各族群众凝聚在党的周围。去年,鄯善县“6·26”严重暴力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xx很是气愤,对邻居们说:“我们日子越红火,民族分裂分子就越想搞破坏!搞破坏不得人心,是没有出路的。”6月正值农忙时节,社区组建宣传队,xx放下田里的农活,第一个主动报名参加。他跟随宣传队冒着酷暑,深入巴扎、乡村、牧场等人员密集区,面对面向群众揭批民族分裂分子的暴行,用自己在群众中的良好威信,带领大家不信谣、不传谣,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正是这身浩然正气,xx多次被村、社区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被托克逊县人民政府表彰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
“把孩子接回来,我们给他一个家”
1982年,陶辉的生父陶金来从安徽老家随工友到乌鲁木齐打工,1983年转至托克逊县打工。1989年5月,小陶辉出生了,在小陶辉1岁半时,生母因病去世。之后,陶辉跟随父亲租住在xx的家。小陶辉饥一顿、饱一顿的窘迫生活,xx夫妇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衣服脏了,xx的妻子再乃提汗就帮助洗,破了就帮助缝;陶辉病了,xx夫妇比谁都着急,总是催促家长给孩子看病,并及时帮助送到医院就诊;交不起学费,他们就省吃俭用全力资助。
陶辉15岁时,陶金来因过度劳累引发肾功能衰竭撒手而去,陶辉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为了给陶辉一个完整温暖的家,xx一家决定收养陶辉。为了帮助陶辉尽快融入这个家庭,xx给三个亲生孩子订了个规矩:不得背着陶辉说悄悄话,不得撇下陶辉单独玩。xx的三个儿女和陶辉年纪差不多大,但他把爱的天平总是倾向陶辉这个汉族巴郎,买了新衣服先给陶辉穿,做了好吃的先让陶辉吃。有趣的是,为了照顾陶辉这个汉族孩子的习惯,xx一家的生活习惯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陶辉在xx家过第一个春节时,x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