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人民版历史必修二大题课课练:(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docVIP

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人民版历史必修二大题课课练:(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 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活跃和社会分工的扩大,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嘉靖、万历时期极大地发展起来的民营手工业适应新的形势,不断改进经营方式。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有些部门的有些业主逐渐使用雇佣劳动,从事较大规模的商品化生产,从而出现了人们通常所说的 “资本主义萌芽”。……官营已经逐渐没落.民营手工业则开始居于主导地位。 ——摘编自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叶民营手工业“后来居上”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营手工业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礼记·曲礼下》 ???材料二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官府给予报酬。与此同时,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清代御窑仅6座,沿袭“官搭民烧”,到乾隆以后更加衰败。而民窑的规模和产量都远胜官窑,工艺水平也大为提高,产品畅销海内外。 ???材料三 (明清中后期)大户(机户)张机为生,小户(机工)趁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生计)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空虚),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 1.材料一反映的手工业属于哪种经营形态?其生产的产品在中国古代诸多手工业产品中居于怎样的地位?为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手工业生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分析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表明明朝的手工业出现了何种新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其最大特征是什么?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梅戏《天仙配》中的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田。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 ? ???材料二 明朝末期,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 ? ???材料三 瓦特在改进蒸汽机后,与别人合伙开办工厂,进行蒸汽机的商业生产。 ? ? ???材料四 美学石油公司是一家典型的垄断企业,它拥有从采油、炼油到运输、销售的几乎所有石油产品的生产和经营部门,它生产的石油一度占美国市场的90%以上,查晰了美国的石油和石油产品市场。 ? ?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生产方式?该生产方式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有何特点? 2.据材料二,可以判定明朝末期出现了什么新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在当时有何特征? 3.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发生在哪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使用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四反映的现象出现在哪次工业革命中?如何看待垄断组织这种生产方式?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春秋时期,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的国都作为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 ——摘编自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 ?? 材料二?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国指北宋)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其盛非宋州可比。 ——摘编自(北宋)王巩《闻见近录》 ?? 材料三 ?? 材料四?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的一个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封建社会城市(集镇)形成的原因。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我国古代工商业城市分布区域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四,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明太祖认为,“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自然家给人足。”清雍正皇帝也说,“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摘编自《明实录?太祖实录》《大清会典事例》 ??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叶倾城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