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泥沙运动力学的理论与实践.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 河流泥沙运动力学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河流,特别是北方河流自古多沙。多沙河流的水流运动有其特殊 性。这种区别于清水河流的特殊性使多沙河流的治理变得更加复杂。 古代对河流泥沙运动的理论认识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两汉取得突 出的进步,经过北宋的发展,至明代后期达到高峰。这些大多处于定 性阶段的理论认识在古代世界是领先的,其中一些还在治河实践中得 到应用。 一 泥沙运动力学的起源与张戎的贡献 (一)对泥沙运动的观察 水流有清浊之分,古人早有观察和记录。《诗•小雅•谷风之什》 曰:“相彼泉源,载清载浊。”战国时人解释河水变浊的原因是:“夫 水之性清,土者汨之,故不得清。”②《尔雅•释水》并且具体解释 黄河之所以含沙量高的原因是“河出昆仑墟,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 川,色黄。”晋代学者郭璞(273~324)对黄河之所以黄注解说:“潜 流地中,汨漱沙壤,所受渠多,众水溷淆,宜其浊黄。”即黄河之浊 是众支流挟沙汇入所致。水流含沙是水流的搬运作用。北宋科学家沈 括(1031~1095)曾指出,以黄河为首的华北诸河多浊流,河水挟带的 泥沙都是上中游被冲蚀的土壤。所以他的结论是:“所谓大陆者,皆 浊泥所堙耳。”③并且举例说,舜杀治水失败的鲧于羽山,这个羽山 当时是在东海里,现在则在大陆,以为证明,正确地解释了华北平原 的成因。他还认为,浙江温州的雁荡山诸峰挺立,“原其理,当是为 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惟巨石岿然挺立耳”。④ 那么,泥沙是否能被流水携带,还要看水流的速度与泥沙的粒径 和比重。东汉初年王充(27~97)指出:“湍濑之流,沙石转而大石不 移,何者?大石重而沙石轻也。”⑤而相反的情况则是大哲学家老子 所概括的:“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⑥当挟沙水流 静止下来的时候,便失去拖曳力和上举力,原来被流水挟带的泥沙随 之沉降下来。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水利建设中,已实际应用了水流冲淤 的概念。《考工记.匠人》中说:“凡沟,必因水势;防,必因地势。 善沟者,水漱之;善防者,水淫之。”“漱”是冲去淤积。而“淫”, 郑玄(127~200)注解说:“水淤泥土流著,助之为厚。”即善于修水 沟的人,要适当掌握水沟的坡度和断面,使流水冲去淤积,达到冲淤 平衡。而善于筑堤的人,却要利用水中的淤泥,来使堤防加厚而愈臻 巩固。《管子•度地》说:“夫水之性,以高走下则疾,至于漂石。” 连石块都能冲走,何况泥沙?但水渠却不能允许有这样大的流速,而 必须选择适宜的、使渠道不冲不淤的流速。为此首先要选择合理的坡 降。当年已有渠道比降的计算方法①。至于利用高含沙水流淤积巩固 堤防,后代也有实践。例如明代万恭曾在河一岸筑挑水坝,逼水冲刷 对岸河道积淤,同时使挑水坝一侧堤防“渐淤渐厚,是以堤拥堤 也”②。这里的“拥”和“淫之”是同一个意思。此后的放淤固堤技 术,也是“淫之”以巩固堤防的一种方法。 ①清•靳辅:《治河方略》卷2,高家堰,水利珍本丛书本,第?1 页。 ②《吕氏春秋.孟春纪•本生》,四部丛刊本。 ③,④ 宋•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一》卷24。 ⑤汉•王充:《论衡•状留篇》。 ⑥《老子本义》,第14 章。 《老子•道德经》中也有类似的记述。 (二)张戎对水流挟沙力的理论概括 西汉末年,河流泥沙运动理论上升到一个新阶段。这是和当时黄 河频繁决溢以及积极探索治黄方略的时代背景有关。黄河两岸连贯性 大堤大约始建于战国初年,由于黄河高含沙、善淤积的特点,建堤之 后,河道不再四处游荡,而河床却因此逐年淤高,经过 300 多年的堆 积,下游堤防高度一般已有一丈以上,个别低洼地段,堤高竟达四、 五丈。这种形势被当时人形容为“犹筑垣而居水也”。可见那时黄河 已形成为地上河,增加了修防的困难,因而西汉后期黄河连年决溢。 新的形势对黄河修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战国以来社会经济和科学技 术发展的基础上,治河理论和河工技术都有明显的进步。在公元前的 几十年里,先后提出有分疏说、滞洪说、改道说、避让说、水力刷沙 说等治河方略,其中王莽时代的大司马史张戎从河流泥沙运动理论出 发所提出的水力刷沙说,在河工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他在阐述治黄 方略时说: 水性就下,行疾,则自刮除,成空而稍深。河水重浊,号为一石 水而六斗泥。今 西方诸郡,以至京师东行,民皆引河、渭山川水溉 田,春夏干燥少水时也,故使河 流迟,贮淤而稍浅。雨多水暴至则 溢决。而国家数堤塞之,稍益高于平地,犹筑垣 而居水也。可各顺 其性,毋复灌溉,则百川流行,水道 自利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