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
中国的五年规划 目录[隐藏] [简介 “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从严格地说,从“规划”的意义上,应该是“第一个”。因为,此前的十个,都是“五年计划”。1953年开始,中国编制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的框架体制,到2005年,共编制了十个。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由计划向规划转变。“五年计划”,也就变为“五年规划”。这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又一个历史坐标。规划的特点就是从具体、微观、指标性的产业发展计划向宏观的国家空间规划转化。除了1949年到1952年底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 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和一个“五年规划”,目前正在着手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 中国五年计划、规划编制的历史演变轨迹 又到五年计划时,只是“计划”改成了“规划”,一字之差反映出经济社会发展理念的转变。五年规划是对中国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建设项目布局、产业结构比例关系、国民生活远景进行规划,指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迄今,中国已经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一个五年规划,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正在着手研究和编制。 “一五计划”(1953-1957)主要是学习苏联的建设经验,因为苏联从1928年开始就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并在历史进程中演变为当时社会主义国家的“老大哥”。新中国实行的是倒向“老大哥”的“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再加上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借鉴苏联的五年计划经验成了一种必然的选择。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和“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实施了一揽子的依靠苏联帮扶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计划,重点是进行工业化建设,想尽快夯实工业基础。事实证明完成情况还不错,如鞍钢建成投产,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 “二五计划”(1958—1962)的编制受“一五计划”的鼓舞,中国人自信心明显增强,继续实施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经济建设,但缺点是急于求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轰轰烈烈走向前台,五年超英、十年超美的口号响彻云霄。其中也有一些成绩,如煤炭、石油、发电量都完成了计划指标。 “三五计划”(1966—1970)的实施遭遇了“文化大革命”,但各主要指标都实现了,也是一个奇迹。只是人的待遇在那个时候比较悲惨。“四五计划”在“文化大革命”的过程中继续实施,多数指标没有完成。中间还出现了两个臭名昭著的反革命集团。这个五年是国家各方面都受到损失的五年。 “五五计划”的编制由于还受到之前政治经济发展思维的限制,基本建设投资指标过大,超越了国情,违反了经济常识。后来,国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对此进行了重要的修改,这是改革开放以后实事求是精神的反映。 “六五计划”是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个五年计划,在经济发展的指标上,增添了社会发展的内容,说明国家开始重视社会建设,重视协调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建设的投资比例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从此,五年计划的编制和实施走上了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七五计划”的实施波折不断,既有最高的%的GDP增长率,也有最低的%的增长率,这说明当时的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价格问题、经济过热问题、国内政治思潮问题等。 “八五计划”的实施适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的正式提出,整个社会开始考虑用市场的手段去建设,意识形态的束缚不再成为主流。这个五年,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分税制为核心的新财政体制,以增殖税为主体的新税制已经基本建立并正常运行。 “九五计划”完成了第二步战略部署,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个五年既有“经济软着陆”,也有经济通缩,还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了祖国的怀抱。全方位开放的中国信心满满地迈向21世纪。 “十五计划”的实施期间,成绩和问题一样多,城市化进程加快,征地拆迁成为热点问题;居民收入显著增长,收入差距问题逐渐引发热议;“三农”问题成为施政的重点,但其中出现的问题也是难上加难。 “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把“计划”改成了“规划”,由此转向一个新的五年规划建设的思维,微观向宏观的转变向世人表明施政部门的新思维,令人鼓舞的是规划强调了国民的共同富裕。这个五年是中国快速发展的五年,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同样,成就巨大,问题也成堆。 “十二五规划”正在编制,其主题还是立足于宏观政策的把握和调控上,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城乡发展的统筹,投资、出口和消费比例关系的调整,缩小收入差距,社会风险防范等问题都会纳入规划的范围,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