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繁星戏剧村的剧场聚落发展探讨
古雯业
河北传媒学院
摘要:
剧场聚落最早出现在20世纪后半叶,受丙方文化的影响,我国剧场聚落形成于 21世纪初期,并有了较快发展。以北京“繁星戏剧村”为例,以其得天独厚的 地理和物理空间上的优势,使其资源配置最优化,并植入商业综合体,达到 “以商养文”的目的,通过文化衍生品的利益推进,带动文化的发展,满足人 们专业化、多元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关键词:
剧场形成;剧场聚落;繁星戏剧村;
作者简介:古雯业,女,硕士,河北传媒学院,研宂方向:戏剧表演。
剧场作为承载、孕育、演出戏剧的场所,其形态从古到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随 着时代、形势和人们需求的发展,剧场如何从祭坛、宗教的膜拜,走过瓦舍勾栏, 戏园茶园发展到如今多元化、地区化、专业化的剧院聚落,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
一、剧场聚落历史发展
剧场聚落最早出现在20世纪后半叶,由一组不同类型的演艺建筑结合城市空间 修建,给不同演艺活动提供场所。这种融合建设方式能够带来更多的空间效益和 集聚效应。U1剧场聚落在个体的独立性和整体的复合化呈星状辐射化空间形态, 在利益最大化和整体形象的提升上都作出了贡献。因各地观众需求的差异性,各 国各地剧场聚落的构成也不从相同。如美国百老汇把不同专业的剧场如咅乐厅、 歌剧厅、实验戏剧厅放在一起;而英国伦敦西区则偏向将同一领域的剧场组合为 一个群体。国内剧场聚落多效仿美国模式。从解放初期直至20世纪80年代,我 国均以多功能剧场建设为主;直到90年代,由于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社会文 化需求的增加,才掀起了一阵“剧场群”建设热潮。
以西方的“Theater”为参照。戏剧,英语称“theater”,这个源出于古希腊的
“theasthai”词语原意是“看”。这个词沿用至今涵盖了 “戏剧、剧团、舞台、 客座”等以及关于戏剧的各方面。《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里将“剧场” 解释为戏剧的演出场所。宋代的瓦舍勾栏是中国最早的剧场形态,宋元以后最普 通的剧场一般是神庙,是城镇里综合性游娱场所,表演艺术如小唱、杂剧、讲史、
小说、影戏等。形式多样,题材丰富,为戏剧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 的出现使得新兴的文艺形态有了固定的演出阵地。清代出现了正式俜卖客座(营 利)的茶楼、戏园。使得演出的利益收入有所提高和被经营者注意m。福柯在 《规训与惩罚》一书屮曾提到:无论是避难所、诊所还是监狱等,均是权力与知 识关系体系化的表现,它们都是值得关注的。然而坐落于市中心的剧场,是展示 和陈述权力的具体体现(既是物质的实体的表现,也是符号的意识形态的体 现),它们大都被安排在开放的或公共的空间里,目的也正是以一种特殊的形 式使人们自觉或是不期而遇地与某种意识形态达成统一。
二、剧场聚落形态形成原
二、剧场聚落形态形成原
20世纪初受四方文化影响而肇始了中国现代剧场建设。1909年,中国人建造的 第一座西式剧场“新舞台”落成于上海,剧场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符号登上了 历史的舞台。北京也迅速跟进,建有开明戏院(1912年)、新明大戏院(1919 年)以及真光戏院(1921年)三座新式剧院。解放后建成天桥剧场(1953年) 和首都剧场(1956年),让屮国剧场和舞台设置向世界标准迈出了一大步;2007 年国家大剧院的落户成为北京地标级的文化象征,将奢华、高端、全方位、多层 次的艺术形式展现给中国乃至世界的观众,成为名副其实的“剧场都市”。2008 年是小剧场建设高潮,如蓬蒿剧场、东图剧场、蜂巢剧场在机械化的城市中渐渐 多起来,2009年,剧场聚落式建设高潮涌现出来,繁星戏剧村一一国内首家民 营小剧场集群,形成都市文艺生活体验园区U1。如北京东城区的“五大剧场 群”,包括儿艺、人艺等在内的王府井剧场群、保利剧院、蜂巢剧场在内的东二 环剧场群以及银街剧场群、隆福寺剧场群、交道口剧场群。
纵观中国剧场聚落的发展,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利用新技 术,走出了专业化、多功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使资源得到了最优化配置;其次, 满足Y大众多元化的戏剧观看要求体验,拉近Y人们与艺术的距离,人们以能 共同欣赏一场古典或现代歌舞剧、交响乐为荣,并以此作为一种可供交流的谈 资。多功能剧场能够满足大多数不同观众对专业歌舞剧、话剧、交响乐、音乐剧 欣赏的需要。同时剧场聚落的服务性也增强了人们的消费欲望,“以商养文”, 经济的发展也可带动文化发展。一方面可以为剧场观众和演员提供便捷冇利的空 间资源,体量大、座位多、门票价格相对较低;另一方面也为城市提供一种休闲 娱乐的好去处,提升城市整体文化品位。这些公共服务设施的聚集使商业和表演 有机结合,起到“以商养文”的目的U1。
三、零距离对话繁星戏剧村
繁星戏剧村自2009年成立以来,提出“繁星戏剧传递人文关怀,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