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患沟通技巧 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药物湿敷 临床上常用硫酸镁作为静脉外渗湿敷药物,主要用于长期静脉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氯化钾、氯化钠等药物所致注射部位的静脉壁炎性渗出引起的炎性反应。 4.理疗 采用上述方法处理药物外渗的同时,还可配合采用红外线局部照射及超声波等理疗治疗。 儿科护患沟通的意义 1 儿科有效的护患沟通是护士与家属之间的沟通,是处理护患关系的主要内容。 2 有利于增加护患之间感情,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患儿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3 有利于获得患儿完整的病情资料,为治疗提供充分的依据,提高患儿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小结 良好、有效沟通 前 提 信任、爱心 专业知识 操作技能 沟通技巧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儿科护患沟通技巧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妇儿医院儿内一科 Company Logo 儿科医护沟通技巧 前言 儿科护患沟通的意义 儿科患者及家长的心理特征与调适 促进儿科有效护患沟通的技巧 阻碍儿科有效护患沟通的因素 Company Logo 掌握儿科患者及家长的心理特征与调适 1 了解阻碍儿科有效护患沟通的因素 2 掌握促进儿科有效护患沟通的技巧 3 熟悉儿科护患沟通的意义 4 Company Logo 前言 什么是护患沟通 儿科护患沟通的目的是什么 儿科护患沟通对象有何特殊性 Company Logo 护患沟通 定义: 护患沟通是护士与病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交流的内容是与病人的护理及康复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信息,同时也包括双方的思想、感情、愿望和要求等方面的交流。 护患沟通是处理护患之间人际关系的主要内容,没有护患沟通,就不可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儿科护患沟通的目的 目的 护士与患儿及家属之间的沟通,其目的在于减少护患之间的距离,增加信任感,达成一致共识。有效的沟通与患儿的康复有着密切联系。 Company Logo 沟通对象的特殊性 患儿不善表达自已的病情及感受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宝贝 家长格外紧张、焦虑,会对医护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 要求儿科护士掌握更深的护患沟通技巧,加强社会、人文科学的学习 Company Logo 儿科家长心理特征与调适 家长常见的心理特征: 焦急 不信任感 期望值过高 Company Logo 儿科家长心理特征与调适 护士与家长的心理调适策略: 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孩子的妈妈/爸爸 尊重 倾听 Company Logo 儿科患者心理特征与调适 患儿常见的心理特征: 恐惧 依赖行为 行为控制能力的减弱 Company Logo 患儿心理特征与调适 护士与患儿的心理调适策略: 优先满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 运用温柔和蔼的语气 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 鼓励赞美性的语言 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阻碍有效护患沟通的因素 缺乏沟通技能及心理学知识, 这是影响护患关系的直接因素 传统的护理观念及行为根深蒂固 独生子女 因素 患儿及家属期望值高 患儿不善表达自已的病情 促进有效沟通的技巧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安慰性语言 鼓励性语言 解释性语言 告知性语言 赞美性语言 询问性语言 语言 艺术 促进有效沟通的技巧 非语言沟通 形体语言:包括点头、手势、抚摸、握手、依偎、搀扶、拥抱等。 书面形式: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知识的宣传等。 面部表情:始终面带微笑地投入工作。 眼神:学会用目光启动交往,用眼神表达反应。 沟通锦囊Ⅰ 多说四则 多说关怀的话 关怀增加了解 多说激励的话 激励提高士气 多说感谢的话 感谢拉近距离 多说商量的话 商量建立信任 少说四则 少说消极的话 消极令人沮丧 少说对抗的话 对抗引起冲突 少说偏激的话 偏激招来反感 少说攻击的话 攻击形成对立 沟通锦囊Ⅱ 入院时多介绍一句; 操作时多说明一句; 晨晚间护理多问候一句; 出院时多关照一句。 举例一 静脉穿刺的沟通技巧 小儿静脉穿刺是儿科临床护士最基本的操作技能之一,穿刺成功与否与护士有着密切联系,特别是患儿在就诊或入院后,无论是常规治疗,还是应急抢救过程中,静脉穿刺输液是常见手段,更是广泛应用的主要途径。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多种原因穿刺失败。特别是2~5岁的患儿心理状态变化,年龄越小心理承受能力或状态就越差, 针对小儿静脉穿刺前的心理状态变化采用语言、直观、动作(模仿)、承诺沟通等技巧,帮助患儿解除紧张、恐惧、烦躁、疼痛等心理压力,诱导患儿主动配合治疗。现将沟通技巧介绍如下: 语言沟通 语言,直观表现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外部表现,在给患儿静脉穿刺前的沟通中才能了解患儿的性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