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肾小球疾病不同病理变化的中医观.ppt

课件:肾小球疾病不同病理变化的中医观.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肾小球疾病不同病理变化的中医观.ppt

热毒入胃则选生石膏、黄连、甘中黄清胃泻火解毒; 热毒攻心则用牛黄、莲子心、黄连清心宁神解毒; 热毒动肝则用羚羊角、龙胆草、栀子凉肝解毒; 热毒蕴结膀胱则用黄柏、蒲公英、土茯苓清热利湿解毒; 热毒入血则用犀角(水牛角)、生地、丹皮、紫草、大青叶等凉血解毒。 风毒入肾则常用全蝎、蜈蚣、广地龙、炙僵蚕搜风解毒; 湿毒浸淫常用土茯苓、黄柏、苦参、半边莲除湿解毒; 痰毒留滞常用制南星、白附子、浙贝、白毛夏枯草化痰解毒; 瘀毒盘结常用穿山甲、水蛭、土鳖虫、鬼箭羽、虎杖等祛瘀解毒。 2.痰阻肾络 2.1痰的概念:是脏腑功能失常,水液代谢失调所产生的病理产物,中医认为其形成与肺、脾、肾、三焦气化功能失常相关。 2.2痰的性质: 是一种较水饮之邪稠浊浓厚 ,可流窜于全身,能够障碍气机流通,阻滞气血运行,引发多种疑难怪病的致病因子。 《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所说:“人自初生,以至临死,皆有痰。……而其为物,则流动不测,故其为害,上至巅顶,下至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俱有。……故痰为诸病之源,怪病皆由痰成也”。 2.3痰阻肾络的肾小球病理表现: ⑴ 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壁的玻璃样变: 构成玻璃样变的物质基础是血浆蛋白,是因小动脉持续痉挛或因其它因素导致血管内皮的损伤,通透性升高,血浆蛋白渗入内膜下形成透明样物质。 在HE染色呈均质伊红半透明无结构物质。 ⑵ 内皮细胞和/或上皮细胞的肿胀、肥大:临床上多由缺氧、中毒、脂质过氧化、病毒及细菌感染、免疫反应等。可直接损伤细胞膜的结构, 也可使线粒体的生物氧化发生障碍 ,ATP产生减少,钠泵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钠离子的增多,水份蓄积,而引起细胞肿胀。 ⑶肾小球中异常蛋白沉积:如胶原Ⅲ肾病,免疫触须病、脂蛋白肾病和淀粉样肾病等。 这些渗入血管壁,或蓄积在细胞内,或浸润在肾小球内的血浆蛋白成分,水和钠离子以及异常蛋白与中医痰浊之病理较为合拍。 2.4痰阻肾络的治疗 治痰首当理脾,因脾湿是成痰的基础,脾健则痰湿自化,方以六君子汤。 治痰亦应行气,气行则一身之津液皆随气而行,自无停积成痰之患,方以二陈汤。 治痰应兼治火,气火偏盛灼津成痰者,治宜清降,方以黛蛤散、贝母瓜蒌散。 寒痰凝滞者,选用半夏、生姜、细辛、桂枝、白芥子等以温化寒痰。 痰火结聚者,选用竹茹、浙贝、竹沥、天竹黄、胆南星等以清化热痰。 痰气互结者,选用菖蒲、炒莱菔子、陈皮、郁金等以行气化痰。 气虚痰盛者,选用党参、茯苓、半夏、陈皮等益气化痰。 3.肾络瘀阻 3.1瘀的概念:肾络中血液运行不畅或滞留;或络脉破损,血溢络外。 3.2临床特点:肾络瘀阻是肾小球疾病贯穿病程始终的病机。在肾小球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预后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临床上外感、内生之邪入侵肾络并混处络中,致使络气受阻,络津凝滞,络血不畅,络脉瘀滞,入络之邪与络中痰、瘀相互攀援,导致络脉痹阻,日久络息成积。 现代医学的研究发现,各种致病因素作为抗原入侵机体后,通过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并形成大量的免疫复合物,通过补体激活因子Ⅻ,进而启动凝血系统,将凝血酶原活化为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形成可溶性纤维蛋白造成肾小球基膜损伤, 又可激活纤溶酶,将纤维蛋白(原)逐级裂解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免疫复合物还可诱导血小板聚集,引起由血小板介导的纤维蛋白沉积。 血小板又可释放出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血小板活性肽,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进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的沉积,加重肾小球基膜的损伤。 3.3肾络瘀阻的肾小球病理: 表现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毛细血管腔狭窄或闭塞,管腔内微血栓形成等。 3.4 肾络瘀阻的治疗 治瘀当行气,“血不自行,随气而行,气滞于中,血因停积,凝而不散”(《不居集》),故气行瘀自散。 治瘀当清热,一是热入血分,煎灼血液,血粘而滞;二是热伤血络,迫血妄行,离经成瘀,故热清瘀自消。 治瘀当温散,血得寒则凝,得温则行,不论是外感内生之寒,皆可致“血受寒,则凝结成块”(《医林改错》),故寒去瘀自化。 治瘀当益气,一是气虚推血无力则血行不畅而瘀滞,二是气虚统血无权,则血溢 脉 外而成瘀。故气充则瘀自除。 气滞血瘀者选用郁金、元胡、乳香、没药、降香等以行气活血药。 瘀热相搏者选用丹皮、赤芍、紫草、茜草根、生蒲黄、益母草、泽兰、丹参等以凉血散瘀。 寒凝血滞者选用川芎、桃仁、红花、桂枝、当归、山楂等以温化活血药。 气虚血瘀者选用三七、苏木、王不留行等益气活血。 瘀久成积者选用穿山甲、水蛭、虻虫等以化瘀散结药 4.肾络成积 4.1肾积的概念: 肾积是入侵肾络之邪(风湿、风湿热)、痰浊、瘀血相互搏结,混居络中,久不消散而形成的肾络病变。其特点是有形可征,固定不移。如《金匮要略》所说“积者,臓病也,终不移。” 积一经形成,则已非痰、非瘀,而是独立于痰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