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肾小球内皮细胞病及其发病机理.ppt

课件:肾小球内皮细胞病及其发病机理.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肾小球内皮细胞病及其发病机理.ppt

(3)病程长短不一,短者数天症状即可消失,长者可达一年以上,大多数在4—8周左右。 (4)病情轻重不一,轻者无症状性尿检异常。约3﹪~5﹪的病例病情进展较快,短时间内可出现无尿和急性肾小球固有细胞功能衰竭。此类病情多以急性血管炎及炎性细胞浸润为主,病情是可逆的。该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多数病例尤其儿童数周后能自行消退。 (5)多见于50﹪~90﹪的病例出现水肿。 (6)约有70﹪~90﹪患者出现程度不一的高血压。 (7)尿检异常: ①少尿或无尿 ②血尿几乎每例都有,但轻重不一。 ③蛋白尿:多为轻中度蛋白尿,重度较少见。 ④尿沉渣检查:红细胞管型提示病情活动。 ⑤尿中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FDP)和C3含量常可增高,尤其在多尿期。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8)血液检查: 红细胞总数轻度降低;白细胞在发病期间可有升高;血沉增快;多数抗“O”升高; 在此病早期,血清总补体浓度(CH50)和C3均可降低,随病情好转而恢复。 (9)肾脏功能检查: 患者表现不一,多数有程度不同的肾脏固有细胞损伤,以肾小球滤过率(GFR)改变最为明显,肌酐清除率降低,而肾血流量大多数正常,肾小管功能也有轻度变化。 (10)眼底检查:多数患者眼底正常,少数可出现眼底小动脉痉挛及轻度视神经水肿。 3、内皮细胞病并发症: (1)可引起心力衰竭。 (2)可导致高血压脑病。 (3)可出现急性肾脏功能衰竭。 五.内皮细胞病临床病理学动态观察: 1、内皮细胞损伤动态观察: 内皮细胞病病变主要在肾小球,其病理损伤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病理形态学变化随病程及病变的轻重而不同。 内皮细胞损伤后的6周内,以内皮细胞增生、炎细胞浸润为主,称渗出期或急性增生期病变期,大约持续1—2个月。以后浸润的白细胞与沉积物逐渐被吸收,增生的内皮细胞与系膜细胞也会逐渐减少。此阶段较长,需抗炎与阻止病理损伤向纤维化形成阶段发展,同时还需要对受损伤的固有细胞进行修复,激活其滤过功能,可持续数年,称其恢复期病变。 2、光学显微镜对内皮细胞受损伤后的动态观察: 内皮细胞受损后的病变呈弥漫性改变,早期肾小球体积明显增大,血管袢呈分叶状,有核细胞增多,可超过130个/球(正常为60~80个/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胀,使血管袢塌陷、管腔狭窄,故导致滤过率降低,是造成临床少尿与无尿的主要原因。此时系膜细胞由于内皮细胞的“瀑布性效应”损伤,也有明显的增生,系膜细胞增多。 另一突出特点是毛细血管腔,系膜区有明显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少数严重患者可出现新月体和/或球囊粘连;肾小球的改变不明显,仅有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变性、脱落、偶可见单核细胞浸润,可有局灶性小管萎缩,肾间质水肿明显(见图 3-64)。 3、免疫病理对内皮细胞受损后的动态观察: 在内皮细胞受损的急性期,可看到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主要分布在外周血管袢和系膜区,形态多样化。 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模式: (1)呈星空状沉积:多见于发病初期2周内,沉积物主要为IgG和C3,呈颗粒状,主要分布在毛细血管袢,形成上皮下的“驼峰”,分布稀疏。此型光镜的表现为典型的内皮、系膜细胞增生和白细胞浸润(见图2-20、21)。 (2)呈花环状沉积:约占1/4的病例,该沉积与病程关系不大,以IgG沉积为主,也可检出IgA、IgM、C3、C4等成分.沉积物主要在血管袢密集沉积,融合成块,呈花环状结构,而血管腔内与系膜区没有沉积,形成相对的空白区。此型在重症的蛋白尿男性患者中比较常见,长期预后差,重复活检显示花环状沉积的患者,发生肾小球节段性硬化者多见。 (3)呈系膜状沉积:约占45﹪患者,多见于发病3-6周内,以C3的沉积为主,没有免疫球蛋白的沉积,颗粒状沉积在系膜区,周围血管袢没有沉积 4、电镜对内皮细胞受损后的动态观察 电镜下可见内皮细胞、系膜细胞的增生比较明显,内皮细胞肿胀呈连拱状态改变,是内皮细胞滤过孔消失,在毛细血管腔、系膜区均可见到中性粒细胞浸润,另外还可看到一些坏死的细胞碎片。电子致密物沉积呈多样性,典型的内皮细胞损伤后病例在基膜上皮侧出现均匀的电子致密度的“驼峰”,基底部直接与基底膜外疏松层接触,上面覆盖一层脏层上皮细胞质。这些“驼峰”一般在6~8周左右消失。有的患者可见到系膜区与内皮下沉积。(见图3-32、33) 六.内皮细胞的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主要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