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电法探测地下牡蛎礁滩的试验.pdf

高密度电法探测地下牡蛎礁滩的试验.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3卷第6期 物 探 与 化 探 Vol.33,No.6   2009年12月 GEOPHYSICAL&GEOCHEMICALEXPLORATION Dec.,2009  高密度电法探测地下牡蛎礁(滩)的实验 蔡 运 胜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天津 300181) 摘 要:通过对天津滨海地区牡蛎个体组成成分的分析与研究,根据其与围岩间明显的电阻率差异,采用高密度电 法进行探测。相比其他方法而言,高密度电法具有有效、快速、准确的特点,对其探测结果采用少量钻孔进行验证, 可以达到大面积普查和节省大量勘查费用的双重效果。 关键词:高密度电法;地下牡蛎礁;探测试验 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918(2009)06-0635-03   牡蛎礁(滩)是第四纪过程中形成的一类重要 三是采用人工浅层地震勘探法,如折射波法和瑞雷 地质体———牡蛎的天然堆积体。从成因上讲,在多 波法,由于地下介质都是软土层,勘探过程中接收到 次海浸、海退过程中既有风浪搬运来的个体,也有因 的折射波或面波信号均很弱,而且目标体与围岩之 “趋群性”而相互贴附成坝状抗风浪的群体。牡蛎 间的波阻抗差异很小,所以探测效果不是很理想。 礁(滩)作为天津滨海地区特殊的生物遗迹,详细记 2 方法的选取 录了海陆变迁过程中遗留的大量宝贵信息,具有特 殊的地学研究意义和自然稀有的美学价值。 鉴于以上种种情况,若要有效、快速、准确地查 天津市滨海新区为国家级改革开放的试点区, 清牡蛎礁的地下情况,必须根据牡蛎礁的自身特点, 市政府对其发展规划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充分开发 选取一种有效的、合理的方法技术进行勘查。根据 和保护、利用好牡蛎礁这一独特的自然资源,修建第 已掌握的资料,牡蛎礁是由牡蛎个体堆积而成,牡蛎 二个地质公园,有效进行生态保护,建设绿色环保宜 个体属贝壳类,其物质成分主要是 CaCO,其次是 3 居城区,已纳入滨海新区的整体规划。 SiO和AlO等。从牡蛎层样品的测试结果来看, 2 2 3 CaCO含量介于34.62%~90.47%,平均72.95%, 1 问题的提出 3 上述这些物质成份在固态条件下均为不导电的高阻 开挖出的牡蛎礁一般成线状分布,规模大小不 体;而其围岩,如粉质黏土、黏土和淤泥层,因富含水 一,厚度约为1~3m,最厚可达5m左右,埋藏深度 而呈现良导电的低电阻率特征,二者之间存在明显 一般为1~4m。目前面临的问题是牡蛎礁只在滨 的电性差异。因此,可以根据电阻率差异这一物性 海地区的局部地段开挖发现,对其整体在地下的分 前提,利用高密度电法,对地下牡蛎礁的分布范围及 布情况还很不清楚。要想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牡蛎 空间赋存形态进行有效勘查。 礁这一资源,就必须首先搞清其在地下的分布范围、 3 方法研究与技术思路 空间赋存形态及埋深情况等。 前人曾采用多种方式对地下牡蛎礁进行勘查: 高密度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