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楷模-讲师德-铸师魂-为人师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楷模,讲师德,铸师魂,为人师表 正师风,爱学生,强素质,勇创辉煌 ——洋浦小学师德教育讲座稿 “德”其最主要的意思,就是道德、品德。“百行以德为首”,“做人先修德”。中国历代的志士先贤都特别看重道德操守。过去人们经常讲“有德有才为圣人,有德无才为君子,无德无才为废人,有才无德为小人”。“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为毒品”。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德兴则业兴,德毁则人亡。一个人的道德就是立身之本。所以为人处世要有公德,干工作要有职业道德。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从事的职业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最神圣的职业。”所以当教师更要有师德,他是社会公德的率先垂范者,是善良的使者,挚爱的化身,是学校的灵魂,更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也是当教师所自身立业为人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 大家知道,教师的职业是伟大的,受人尊敬的,正是因为良好的教师品质德性,良好的教师行风修养,良好的教师师魂素质,如果丧失了这些最基本教师德性、修养、素质,那么,教师这个职业肯定会成为遭人唾弃的职业! 在当今社会信息多元化、知识激增,学习化时代的背景下,教师凭什么能够执掌人类的教鞭?凭的就是教师的德性修养和素质,教师理想的师德师风表现在四个方面——师品(德高为师);师知(学高为师);师能(技高为师);师表(身正为师)。 入选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成都教师夫妇胡忠和谢晓君 2月3日晚,“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中国 2011~2012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如期举行,成都教师胡忠和谢晓君夫妇被授予“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     一次旅行改变一生    2000年,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化学教师胡忠和音乐教师谢晓君夫妇的女儿出生了。孩子8个月了,胡忠对妻子说,国庆大假我们去甘孜塔公草原旅游吧,也好给孩子断奶。    一路上,谢晓君被塔公草原美丽的景色所倾倒,但更触动她内心的是,在塔公乡的西康福利学校,谢晓君看到了众多孤儿渴求知识的双眼。    回来的路上,两口子没怎么说话。后来,丈夫胡忠告诉妻子自己哭了一路。和妻子商量以后,胡忠向学校交了辞职信就去西康福利学校任教了。虽然孩子还不到1岁,但谢晓君选择了无条件支持丈夫,“当时也没考虑什么,只觉得那些孤儿太可怜了,他们需要老师啊。”    西康福利学校是甘孜州第一所全免费、寄宿制的民办福利学校,胡忠以志愿者身份到学校当了一名数学老师。而那以后,谢晓君的所有假期都在西康福利学校度过的。她为孩子们排练节目,教唱歌、舞蹈,教汉语,时间长了。藏区像一块磁石一样吸引着谢晓君,她和孩子们的感情越来越深。    回到成都的日子里,那些孩子们纯净的眼神常常让谢晓君魂牵梦绕、难以割舍。她产生了无比强烈的愿望:到塔公去!    音乐教师艰难转型    2003年,成都市教育局选拔一批教师到甘孜州支教,谢晓君立即递交了申请,最终如愿以偿到了西康福利学校。第一年,她担任的是音乐老师、自然老师、图书管理员和生活老师。    这是一次艰难的转型,在成都最好中学担任专职音乐教师的谢晓君开始硬着头皮学做实验,学图书管理,学做“妈妈”。在家从未踩过缝纫机的她学着在缝纫机上给孩子们做鞋垫。一双鞋垫她要做半天,但当看到孩子们拿到鞋垫时欣喜的眼神,谢晓君感到由衷的快乐,于是为孩子们做了几十双鞋垫。    刚到塔公的那个冬天,停了一个月的电,连开水也没得喝,谢晓君感到前所未有的冷。她学着用炉子烧开水,“我不会烧炉子,一个藏族老师就帮我烧,她端着炉子在操场上跑,说这样有风。哈哈……很辛苦地把开水烧好了。哎哟!我第一次发现原来喝开水也那么幸福啊!”    一年过去了,学校让谢晓君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并任教四年级和一年级的语文。学校缺乏教参,谢晓君让妈妈从成都买来很多语文教学配套参考书,认真备课、负责地教这些不会说汉语的藏族娃娃。第二年,谢晓君又主动向石室联中提出继续支教的申请,并连续支教了3年。这3年中,她连续两年被西康福利学校授予“优秀教师”称号。    调进甘孜永远留下来    2006年8月,谢晓君支教期满,石室联中给她安排了初一(7)班的班主任和初一年级14个班的音乐课。在孤儿们的泪光中,谢晓君离开了耕耘3年的福利学校。    回到成都的谢晓君重新过上了都市人的生活,再也没有停电和寒冷的困扰,再也没有繁重的课时量。但她内心常常涌动的却是一种歉疚和失落,“我眼前常常浮现藏区孩子们期待的双眼。我是享受到了好的生活,可是那些孤儿呢?因为我的离开,他们又重新从希望之巅跌到了谷底。”    经过与亲人反复协商后,谢晓君作出了调进甘孜州的决定。2007年2月,谢晓君将工作关系调入康定,成为康定县塔公乡木雅祖庆学校的一名汉语教师。    “对这一重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