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零零八届发育生物学论文
题 目鱼类的变态发育与环境激素对鱼类的影响
学生姓名 朱青 学号 0812014012
所在院(系) 生 物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专业班级 生物科学081班
2011年12月
鱼类的变态发育与环境激素对鱼类的影响
朱青 0812014012
(陕西理工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科专业08级一班,陕西 汉中 723000)
[摘要]:本文综述了鱼类变态发育现象、变态发育特点、对鱼暴露于一些常见环境激素时,受激素调节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所受到的影响及相应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对变态发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鱼类;变态发育现象;变态发育特点;环境激素;问题与展望
引言:鱼类变态发育是鱼类学的重要研究内容。研究鱼类变态发育,不仅在鱼类生活史和鱼类进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渔业生产实践中具有应用价值。环境激素是存在于环境之中,以某种方式干扰正常内分泌功能的天然或合成的化合物。鱼在水生生态系统之中分布广泛,是在食物链中具有重要位置的物种,在毒理学和生态风险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实验价值。
鱼类的变态发育现象
大多数鱼类的仔稚鱼渐次地形成成鱼的形态。但某些鱼类的仔稚鱼在生命的某个阶段末期产生显著的指示性形态改变而开始另一阶段的发育,这种改变称为变态(metamorphosis)。从广义上讲,鱼类的变态发育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如鲟科、鲤科鱼类的前期仔鱼(又称卵黄囊仔鱼)都有一个硕大的卵黄囊,头趋附于卵黄前端,有外鳃,后期仔鱼卵黄囊消失,头部抬起前伸,脊索末端向上弯曲等明显的形态变化【1】。BacHeIIOB【2】指出,在硬骨鱼类发育中,从一个发育阶段到另一个发育阶段都发生形态和机能变化。K06JlmIraa【1】把鱼类生活史划分为前期仔鱼、早期仔鱼、后期仔鱼、稚鱼期和当年幼鱼期,指出每期都发生形态和机能的变化。Kendall等【3】提出,将鱼类早期生活史阶段划分为卵黄囊期和变形期,表明鱼类早期阶段的变态有共性。殷名称【3-4】指出,这些变态在外形上包括某些器官的有无和位置变更,鳍褶、外鳃、体透明等仔鱼器官和特征的消失,鳍条和鳞片的形成等;卵黄囊期和变形期仔鱼的形态和生理变化相当剧烈。
2.鱼类的变态发育特点
变态发育过程中绝大多数鱼类是在仔、稚鱼期完成,一般历时几天到几十天。如鲤科鱼类中的大鳍鲡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刚孵出的仔鱼体表面(包括卵黄囊表面)布满了皮质鳞片,增加身体阻力,以免被水流冲出蚌鳃腔;卵黄消失后,仔鱼游泳能力增强,离开蚌鳃腔自由生活时,皮质鳞片消失【5,6】。鳅科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前、后仔鱼期的外鳃发达,胸鳍扩大,侧位,上面有血管网,对改善呼吸条件具重要作用,其触须上有分枝;到稚鱼期外鳃完全退缩为鳃盖掩盖;胸鳍缩小,下腹位,上面的血管网退化,触须无分枝,形态与成体相似m J。但少数鱼类变态过程很长,鳗鲡由柳叶鳗变态成白仔鳗需5—6个月【7,8】。日本七鳃鳗由无眼、无口吸盘的仔、幼鱼变态成眼发达并具角质齿口吸盘的成体,需4年左右时间【9】。鱼类的变态发育在较高分类阶元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特征。七鳃鳗科不管是海水、淡水洄游种类,还是淡水生活种类都需经过非寄生的幼体生活史阶段(无眼、无口吸盘)和寄生的成体生活史阶段(眼发达,具角质齿I:3吸盘)【8-9】。鳗鲡科,如亚洲产的日本鳗鲡、花鳗Anguilla marmorata,欧洲产的欧洲鳗Anguilla anguilla,或美洲产的美洲鳗Anguilla rostrata等,甚至整个鳗鲡目的种类都是经过柳叶鳗变态成成鳗旧91。鲤科的鳙亚科鱼类均产卵于蚌鳃腔内,孵出的仔鱼停留在蚌鳃腔内发育到卵黄吸收完,鳔充气,游动能力增强后才游出腔外。一些种类的仔鱼卵黄囊的背、腹侧具有角状和丘状突起(如高体鲚皱、黑龙江螃皱等),另有少数种(如大鳍鳊等)的仔鱼身体和卵黄囊表面密布皮质鳞片,以增加身体阻力,免得被水流冲出蚌鳃腔【6,10】。缎虎亚目(除塘鳢科)类,其浮游生活期的仔鱼腹鳍彼此分离,稚幼鱼转营底栖生活后腹鳍愈合成吸盘。鲽形目鱼类都由身体细长,左右两眼对称,第一背鳍前部鳍条延长,大多数具冠状幼鳍(已知大菱鲆没有冠状幼鳍)和鳔(褐牙鲆无鳔),营浮游生活的仔稚鱼变态成体形为长圆形,两眼位于身体一侧,冠状幼鳍和第一背鳍前部延长鳍条消失,鳔退化,营底栖生活的幼成鱼。巨口鱼目钻光鱼科(Gonostomatid—ae)鱼类的仔稚鱼,其鳍的位置、眼的形状、肠的长度、发光器和色素沉积等变态存在属级差异,可作为分类和谱系进化的依据ⅢJ。上述事实表明,变态发育是这些鱼类进化的祖先型获得的遗传特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