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VIP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导学案 新人教版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鉴赏诗词,理解诗的内容,学习诗中情景交融、客观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 2、品味作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全诗。通过学习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培养想象和再造想象能力。 3、品味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真挚感情。 【学习重点】 初步学会鉴赏诗词,理解诗的内容,背诵并默写全诗。 【学习难点】 通过学习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品味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真挚感情。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依据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勾画并思考本节重点内容,完成预习案,联系生活实际,尝试探究案问题,组长搞好督促与检查,确保每位同学能认真、高质量预习。 2、AB层完成导学案上所有问题,C层掌握基础知识,并完成除探究案6题之外的题目。 3、将预习时有疑问或不能解决的用红色笔标记,并总结到“我的疑惑”中,以备上课交流。 【知识链接】 文学常识: 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是东汉建安(汉献帝)时期建安文学的核心人物。 代表作《蒿里行》、《短行歌》、《苦寒行》、《龟虽寿》。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曹操在北征乌桓时所写,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公元207年,曹操毅然北上征伐乌桓。北征乌桓的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重要的战争。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一定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 2、走近作者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 背景资料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代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清正无辜。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表达对好友的关切之情。 预 习 案 1、读准字音: 沧海(cāng ) 碣石(jié) 澹澹(dàn) 耸峙(sǒng)(zhì) 萧瑟(xiāo)(sè) 2、词语解释 (1)临:来到,文中指登上的意思。 海:渤海。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高高地挺立。 竦:高。 峙:挺立。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洪:大。 行:运行。 若:如同。星汉:银河。 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 至:极点。 志:思想感情。 啼:叫 与:给 探 究 案 《观沧海》诗歌中哪个字起到了统领全篇的作用? “观”字统领全文。 2、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其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想像之景? (1) 海水、山岛、草木、秋风、洪波、日月星辰 (2) 海水、山岛、草木、秋风、 洪波、 (3) 日月 星汉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4、“杨花落尽子规啼”写了哪些事物?作者为什么要选取这样的事物来写?这句话在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1)杨花和子规的啼鸣 (2)作用:a点明时令: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 b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 ?????????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 ?????????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 c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5、 作者为何“寄愁心与明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6、试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作简要赏析。 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