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化学寒假作业1
1.A
解:A.根据萃取的基本原则两种溶剂互不相溶,且溶质在一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另一种大的多,图示装置是萃取装置,装置中溴单质易溶于四氯化碳,比溴在水中溶解度大得多且四氯化碳与水互不相溶,故A正确;
B.碘微溶于水,碘易溶于酒精、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过滤是利用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不同来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方法,所以用过滤的方法无法分离乙醇和I2,故B错误;
C.因氯化镁中的镁离子易水解,所以无水MgCl2的制备,需在干燥的HCl气流中,抑制MgCl2水解,且带走MgCl2·6H2O受热产生的水汽,故通过加热分解MgCl2·6H2O无法得到纯净的MgCl2,故C错误;
D.烧杯能用来粗略配制溶液,但无法精确配制到0.0001mol/L,故D错误;
故选A.
2.B
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
分析:A.碳酸钠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B.氯水与NaI、NaBr均反应;
C.氯化铁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铵;
D.CO与CuO反应生成Cu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A.碳酸钠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则通入过量的CO2气体可除杂,故A正确;
B.氯水与NaI、NaBr均反应,不能除杂,应选适量的溴水、CCl4,进行萃取分液,故B错误;
C.氯化铁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铵,则加入适量的氨水,过滤可除杂,故C正确;
D.CO与CuO反应生成Cu和二氧化碳,则通过过量的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可除杂,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发生的化学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除杂的原则,题目难度不大.
3.D[来源:学科网]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A、HCl溶于水后完全电离;
B、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
C、KClO3中氧元素为﹣2价;H2 O2中氧元素为﹣1价;
D、氧气和臭氧均由氧原子构成.
解答:解:A、HCl溶于水后完全电离,故盐酸溶液中无HCl分子,故A错误;
B、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故22.4L氧气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则氧原子的个数小于2NA个,故B错误;
C、KClO3中氧元素为﹣2价,故生成0.1mol氧气转移0.4mol电子即0.4NA个,H2 O2中氧元素为﹣1价,故生成0.1mol氧气转移0.2mol电子即0.2NA个,故C错误;
D、氧气和臭氧均由氧原子构成,故16g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n==1mol,而氧原子中含8个电子,故1mol氧原子中含8mol电子即8NA个,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和物质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4.A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来源:Z+xx+k.Com]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与等量的AgNO3溶液,恰好都完全反应Ag++Cl﹣=AgCl↓,则等体积的NaC1、MgCl2、A1Cl3三种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相等,以此来计算.
解答:解:设NaC1、MgCl2、A1Cl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z,
由分别加入等量的AgNO3溶液,恰好都完全反应Ag++Cl﹣=AgCl↓,则三种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相等,则:
x=y×2=z×3,
解得x:y:z=6:3:2,
因溶液的体积相同,则溶液浓度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浓度之比为6:3:2,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的计算、物质的量浓度计算,难度不大,明确离子之间的关系得出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5.C
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据此判断反应方程式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根据方程式原子守恒计算C的化学式.
解答:解: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
由于1体积气体A2跟3体积气体B2化合生成2体积某气体C,所以A2、B2、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3:2,
所以方程式为A2+3B2=2C,根据原子守恒可知C的化学式为AB3.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难度不大,关键清楚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确定化学计量数,再根据原子守恒计算
6.C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
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A.根据n=cV=m/M计算;
B.c(H+)=2c(H2SO4);
C.根据溶液为均一、稳定的分散系进行判断;
D.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
解答:解:A.n(H2SO4)=1L×0.1mol/L=0.1mol,m(H2SO4)=0.1mo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