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大学生学术诚信的调研报告 课题小组: 江睿杰 吴可 李林斐 于逸俊 陆上行 任文杰 目录 关键字 学术诚信 制度建设 伦理体系 课题背景:背景 采访实录:丁耘教授 乔山教授 报告正文 :正文 附录:学术诚信调查问卷统计数据 课题背景 学术诚信自古就是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时下论文抄袭等学术诚信问题日益严重,其范围不至于一国一地,而是在全球各地蔓延。学者的学术诚信问题在近年尤其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引发了持续的探讨。而大学生作为知识素养的继承者和治学方法的承受方,风习所及,他们的学术诚信状况同样应引起我们的注意。本报告主要致力于分析问题的成因,造成大学生学术诚信问题的原因,既应归结于学术体制建设的疏漏,人才培养的欠缺及其他一些因素,同时也不能忽略某些价值观所发挥的不良影响。本小组成员身处大学校园,研究这一课题,可以:1)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能够获得大量一手材料,便于调查研究 。 2)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和价值,可为相关部门解决学术诚信问题提供一些借鉴。本调查前后历经两个多月,经过了问卷调查,采访,搜集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并统一汇总等过程,最终结题成文。 访丁耘教授(节选)(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主任,哲学学院副教授 ) 目前我校学生的学术诚信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但是波及的氛围还很难说。这些学术造假的行为主要发生在课程论文的写作中。由于网络的便利、学校资源的丰富,学生在进行论文写作时极易涉足抄袭、拷贝。当然,这些行为大都能被老师的火眼晶晶洞察,因为学生以为他从海量的资料中掘取出这些观点、材料,其实教授们早已过目并熟知。此外,这些老练的表达也与大学生的学术写作水平绝不相副。因此,想要不被老师发现是很困难的。 探究大学生学术诚信问题的原因,从切身因素来讲,是学分制的推行。既然选修某一门课程纯粹是为了填补培养方案中设定的必修学分数,那对待这门课的态度和投诸这门课的心力可想而知。从社会层面看,一是我们过于强调了经济建设,使得大学生在求学生涯中首先关注的是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尤其是日后物质利益的获得;二是诚信的缺失,我们可以看到,不仅是论文写作,其他如课程代听课、代考现象也比比皆是——讽刺的是枪手们倒还津津以诚信为口号,他们宣称代考时绝不作弊。 当然,解决学生的学术诚信问题还是要学者教授们带头做起——虽然这又关涉到我国学术体制的完善,做起来并不容易。 且看现状 2005年华东师范大学进行了一次“大学生网络道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57%的大学生承认在网络上抄袭过论文。 国内一项调查显示,44.25%的投票者认为抄袭是“普遍现象,屡见不鲜”,24.28%的投票者在评价社会影响时选择了“不抄白不抄,大家都这样”。 目前,虽然我国SCI论文总数居世界第9位,引文数居世界18位,但反映论文质量的重要尺度——单篇论文平均引文数却只有3.01次,居世界第124位。 百度搜索键入“学术造假”找到相关网页568000篇,google搜索键入“academic plagiarism”(学术剽窃)搜索结果更是多达2150000篇。 由上可见,当前学术诚信问题的危害和影响都已相当显着,而其危害用迫在眉睫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我们的调查 根据我们小组设计的问卷所收集的调查结果(问卷样卷另附),最常见的是“论文写作时挪用他人观点不注明出处”,出现率分别占全体的75%(文科学生,以下均简称文)和60.9%(理科学生,以下均简称理) ,而“采用他人所采集的例证,证明自己观点”的出现比例也都超过半数。此外在文科学生中,“社会实践调查自拟统计数据”的占62.5%,而在理科学生中,“实验报告自拟或修改数据”的出现率也达到47.8%。(附,另据乔山教授所说,在物理领域专家的学术问题中最多的就是数据造假)另外“论文整体构思仿袭他人”的在理科学生中出现率也相当高,达到65.2%。 分析原因之论文要求 课程讨论稿的要求相对较低,所占评分比例也较低,一般在10%-30%,而期末的课程论文的要求相对较高,而且比重相对较大,通常在50%-80%不等,理科因为有各种考试相对来说选的论文形式考核的科目较少,因而选该项的人也较少,而文科生的很多课程都是以论文形式考核的,因而十之八九的人都认为课程论文中的水分最多。 分析原因之监督机制 论文形式的稿件,不论是讨论稿还是课程论文,老师一般都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每一个出处进行查勘和比对,而通常仅仅是览其大略,对特别独到的才会加以较为认真的阅读,因而两者的风险其实相似,也无怪乎在课程论文中的学术诚信问题如此普遍了。 不过这并不是说现有监督机制已经完全失去效力。在对哲学学院丁耘副教授的采访中丁教授提到抄袭行为“大都能被老师的火眼晶晶洞察,因为学生以为他从海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