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操作过程应严格消毒,笼具也应消毒,以免术后感染影响药物的观察治疗。 注射的部位要求一致,必需将醋酸注入到浆膜下,切勿穿透粘膜注入胃腔内,发现有误者应弃去以免影响结果。 溃疡灶的大小与注射醋酸的量有关,醋酸的量要准确,否则形成的溃疡差异较大。 慢性胃溃疡动物模型 评价和注意事项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模型 慢性胃溃疡动物模型 [造模原理] Hp含有大量尿素酶,能迅速分解食物中尿素产生氨,氨中和胃酸使局部pH值增高,使细菌不被胃酸杀灭。 Hp能分泌产生细胞毒素,引起细胞损伤,使细胞空泡化,导致胃粘膜完整性破坏,从而形成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 单纯给动物灌服一定量的Hp菌液,只能在感染动物的胃粘膜造成炎症反应,很少引起胃粘膜破损、溃疡。因此,多在动物胃溃疡模型的基础上,使动物感染Hp。 常用动物有小鼠、大鼠、沙土鼠等。 [操作方法] BALB/c小鼠:在胃大弯窦部粘膜挂上带有腐蚀性药物的棉线,造成胃溃疡,在此基础上感染幽门螺杆菌,加重病变程度。 SD大鼠:先用热烙法复制胃溃疡,在此基础上灌胃给予Hp菌液。 沙土鼠:动物禁食禁水1 d,第2天灌胃给予50%乙醇0.3 ml。之后继续禁食禁水,第2天灌胃给予HP菌液上、下午各1次,隔日上午再灌胃给予菌液1次。 第五节 急性和慢性肝损伤动物模型 常用的肝损伤物质 四氯化碳 D-半乳糖胺 硫代乙酰胺 刀豆蛋白A 一、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模型 CCl4是无色透明液体,不溶于水。 在肝内CCl4经NADPH和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混合功能氧化酶的作用,生成活泼的三氯甲基自由基(CCl3?)和氯自由基。 这些自由基能与细胞内和细胞膜上大分子发生共价结合,引起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膜发生脂质过氧化,导致膜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的破坏,肝细胞损伤坏死。 三氯甲基自由基还能抑制细胞膜和微粒体膜上钙泵的活性,使Ca2+内流增加,从而引起细胞中毒死亡; 三氯甲基自由基能与蛋白质形成共价键,损害线粒体使NADH及ATP在肝内生成减少,脂肪酸氧化受抑制,影响肝脏能量生成障碍,并使三酰甘油和脂肪酸在肝细胞内蓄积。 造模机制 大鼠 用CCl4 0.2ml/100g体重做皮下注射; 用CCl4 0.5ml/kg体重一次性口服。 根据所用CCl4剂量和时间的不同,肝脏的损伤程度不同; 一般在给予CCl4后16~24 h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升高,并能反映肝损伤的程度; 形态学上表现为肝小叶中央区坏死和脂肪变性。 操作步骤 结 果 1.CCl4肝损伤模型是最常用的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方法简单,成功率高,重复性好,价格低廉。 2.CCl4剂量不宜过大,以免造成动物中毒死亡。 3.CCl4是无色澄清的有毒液体,难溶于水,一般用花生油、橄榄油、豆油等植物油混合成所需浓度。 4.用CCl4复制肝损伤模型的主要缺点是,不同动物个体肝损伤的程度差异较大。小鼠接受CCl4后肝脏病理学改变与血清ALT等生化指标改变的相关性不如大鼠好。 5.CCl4可从呼吸道、皮肤吸收,对人体有毒性,注意防护。 注意事项与模型评价 二、D-半乳糖胺急性肝损伤模型 D-半乳糖胺本身并无毒性,也不直接损伤肝细胞。 D-半乳糖胺是肝细胞磷酸尿嘧啶核苷的干扰剂,进入体内后与磷酸尿苷结合,形成磷酸尿苷-半乳糖胺复合物,致使磷酸尿苷耗竭,从而使依赖其生物合成的核酸、糖蛋白、脂糖等物质的合成受抑制,限制了细胞器及酶的生成和补充,细胞器、生物膜受损、钙离子内流,从而造成肝细胞损伤。 D-半乳糖胺引起细胞膜损伤可能与细胞膜中糖成分的改变有关,即已糖代替了中性糖介入细胞膜,导致膜分子结构发生变化。 二、D-半乳糖胺急性肝损伤模型 D-半乳糖胺致急性肝损伤的剂量取决于动物状态等因素,剂量一般按500~850 mg/kg体重,也有用200~400 mg/kg体重,一次性腹腔注射,2~24 h出现不同程度的肝损伤。如剂量超过1000 mg/kg体重时,常造成广泛性肝坏死或动物中毒死亡。 一般于注射D-半乳糖胺后24~36 h血清ALT、AST活性升高,血清胆红素总量增加,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含量明显降低,镜检可见肝细胞变性、坏死,组织化学显示肝细胞糖原和RNA减少,脂肪堆积。 二、D-半乳糖胺急性肝损伤模型 方法简便,成功率高,重复性好,其病变仅限于肝脏,在引起肝坏死的剂量下,不引起其他脏器病变,对实验人员安全。因此,D-半乳糖胺肝损伤模型是目前公认的研究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效果的较好模型。 D-半乳糖胺与CCl4所致肝损伤的组织学改变明显不同。CCl4损伤主要表现在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区大量肝细胞坏死和出血,脂肪变性十分明显;而D-半乳糖胺引起的损伤则呈弥漫性、多发性片状坏死,脂肪变性不如CCl4明显,细胞

文档评论(0)

jjkk5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