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 生物制品生产中的安全防护技术;第一节 化学防护技术;化学危险品的安全操作与防护
爆炸品的安全使用与防护
1)爆炸品的分类
物理性爆炸:生产中使用的气瓶、反应锅、充气钢瓶等,当内部压力超过其所能承受的压力时,就会爆炸。
特点:只发生物态变化,不发生化学变化。
化学性爆炸:物质高速燃烧,产生大量气体和能量,气体聚然膨胀产生很大压力而引起爆炸。
能引起爆炸的化学物品:苦味酸、二硝基苯等。
混合气体爆炸:当氢气、乙炔、丙酮、氨气等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时遇火就会爆炸。如:氢气与空气比达到4.1%~74.1%时,遇明火则爆炸,若氢气与空气含量少于4.1%或大于74.1%时则不会爆炸。;预防爆炸事故的措施
严格执行化学危险品的使用和储藏制度以及各项安全操作规程。
注意:
①不要随意将两种或多种化学物品混合。
②使用不溶于水而挥发性强的有机溶剂,如乙醚、石油醚、苯、甲苯和二甲苯等,必须注意房间通风,防止挥发性气体聚集,室内使用明火。使用后的残液不得随意倒入下水道,因为它们会浮在水面并挥发,遇明火就会造成火灾。 ;③ 受压容器:必须严格执行定期技术检查和鉴定制度,盛装易燃易爆液体的铁制容器和各类气瓶必须轻装轻卸,不得擅自更改钢印和各种颜色标记,严禁抛、掷,以防摩擦、撞击而引起爆炸,容器不要放在明火或加热器附近。
④ 钢瓶每次用毕要检查开关是否拧紧,严防漏气。保证室内上层窗户开启,加强通风。钢瓶气体不得用尽,必须留有剩余压力,一般不得小于0.55mpa;消除电器火花,在有燃烧、爆炸危险的生产厂房及仓库内安装动力电机和照明电器设备时,必须遵守电器安全规程,不、采取相应的防爆措施。;2.易燃品的安全使用与防护
①使用易燃品的设备、容器、根据毒害程度,其装置必须有排气和通风装置,要有防爆、防火等措施。
②盛装低沸点有机溶剂的容器,如乙醚、丙酮、甲醇、苯、二甲苯等,因有机溶剂在夏季容易挥发,易在容器内出现蒸汽。故在打开容器时,必须慢慢的先打开一点小缝隙,让容器内的气体从小缝出来,然后再把盖子完全打开。如果猛然打开瓶盖,容器内的气体一下子冲出来灼伤人体,并引发火灾。使用完毕后,应将其防止温度较低的库房或冷库中,切不可放置在普通的冰箱内,可是防爆电冰箱。
③低沸点有机溶剂不能盛装在透明无色的玻璃瓶内,因在阳光照射下,玻璃就会像凸透镜一样,把阳光聚在瓶外外附近交点处,如果遇到纸、草、木箱等易燃物即着火燃烧,引起火灾。所以,一般都把易燃品放在背阳光的地方,用棕色瓶盛装,或在瓶子外包上一层黑纸。;;3.腐蚀性化学品的安全使用与防护
强酸、强碱属腐蚀性物质,可能对人体造成严重灼烧。
注意:
①酸、碱操作时,一定要穿戴防护用品;
②当被酸、碱灼伤后,要就近尽快用清水冲洗,冲洗的水量要大,时间要在15min以上或更长时间,然后去医疗单位处理;
③腐蚀物品放置的高度应不超过工作台顶,以减少在发生破裂或溅出时对面部或上躯的伤害。 ;④敞开的架子上只能存放常用的最小量的腐蚀物品。
⑤在高温或夏季,使用易挥发的试剂时,要将试剂瓶适当冷却后盖上湿布再打开,且瓶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
⑥搬运大瓶酸碱或腐蚀性液体时要注意容器有无裂纹,外包装是否牢固。
;有毒物品的安全使用与防护
1)防止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
毒物:经呼吸道、皮肤、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引起危害。
气体、蒸汽、挥发性液体和粉末状的毒物均可以经呼吸道进入人体。由于肺泡呼吸膜极薄,呼吸膜的扩散面积很大,谷毒物可迅速通过,进入体循环扩散到人体各个部位,引起全身性中毒。大部分生产性毒性都由此进入人体,如氯气、汞蒸气、氯化物等。
注意:操作时,戴带好口罩及防毒面具、场地要通风良好或在毒气橱内操作、轻拿轻放、防止粉尘飞扬。
二氧化硫、苯等可由皮肤侵入人体而引起中毒。毒物经皮肤吸收可通过表皮屏障到达真皮,进入血液。它们在血液中的溶解性越大则毒性越大。值得注意的是,它们很容易经皮肤的破裂处入侵人体,随血液蔓延全身,因此,当皮肤有病损时或表皮屏障遭腐蚀性毒物破坏时,应避免或停止有毒物品的作业。,以免发生危险。
生产过程中,毒物进消化道进入人体所致的中毒较少见,有些毒物如氯化物进入口腔后,可悲口腔粘膜吸收,危害比皮肤入侵更大。因此,在毒物操作场所,严禁饮食、吸烟和摸口舌,工作完毕,应立即洗手。;2)毒物的保管与领用
毒物应放置在保险柜内,双人双锁保管,用多少取多少,并将每次用量登记在专用簿上定期核对。
5.放射性物品的安全操作与防护
1)放射性对人体的危害
人体长期受超剂量电离辐射,可出现全身慢性损伤,主要表现:神经衰弱、造血功能抑制、牙龈出血、皮肤及粘膜出血、毛发脱落等,部分患者可出现性功能障碍和精神障碍。如果在允许剂量范围内工作,对人体没有任何危险,因为,机体对射线的损伤作用有一定的适应和修复能力,在允许的低剂量照射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