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宿迁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在地级宿迁市建市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06-09-30 02:39:59 作者: 来源: 【字体: HYPERLINK /gov/xwfl/sqyw/1423210021.htm \l # 大 HYPERLINK /gov/xwfl/sqyw/1423210021.htm \l # 中 HYPERLINK /gov/xwfl/sqyw/1423210021.htm \l # 小】 张新实 (2006年9月29日) 在这秋意渐浓、稻桔飘香的美好时节,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共同庆祝地级宿迁市成立十周年,回顾建市以来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的美好前景。值此喜庆时刻,我谨代表中共宿迁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全市526万人民,向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宿迁改革与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回眸历史画卷,倍感岁月峥嵘。1996年7月19日,省委、省政府作出区划调整重大决策,经国务院批准后设立地级宿迁市;8月3日,省委宣布建立中共宿迁市委并成立宿迁市筹建领导小组;9月25日,市人大一届一次会议胜利召开,并选举产生了“一府两院”领导班子,标志着地级宿迁市正式诞生,从此掀开了宿迁历史崭新的一页。十年的发展历程,跨越了两个世纪,联结了两个千年,纵贯了三个五年规划,承启了温饱型小康向全面小康社会的迈进。十年来,勤劳、智慧的老区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团结和带领下,踏着改革开放的鼓点,沐浴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顽强拼搏,开启了宿迁发展的新纪元,谱写了与时俱进的新篇章,铸就了宿迁今天的新业绩。 这十年,是宿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十年。200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7亿元,是建市之初的3.1倍,年均增长12.3%;财政总收入达到25.9亿元,是建市之初的3.4倍,年均增长14.4%,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3.8亿元,是建市之初的4倍,年均增长16.8%,市本级财政收入由建市初的零基数达到2.1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46.8:32.3:20.9调整为25.6:45.0:29.4,实现了二产超一产、工业超农业的历史性转变。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出口总额和工业用电量等五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这十年,是宿迁改革创新力度不断加大的十年。工贸企业全面完成产权制度改革,民营经济蓬勃发展。2005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达238亿元,是建市之初的7.9倍,年均增长25.7%。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的新路径,多元化投资格局初步形成。教育领域累计新增民间资本16亿元,民办教育机构达989所,在校生达29.6万人。卫生领域累计新增民间资本11.44亿元,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初步缓解。以民主化为取向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任前公示、公推公选、公推直选得到中央和省委的充分肯定。勤廉公示、无理上访终结机制、信访听证制度等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取得较大成绩,一大批项目落户宿迁大地。 这十年,是宿迁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的十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65.5亿元,年均增长31%。沂淮铁路、京沪高速、宁宿高速、宿淮高速、宿新公路宿迁段、中心城市运河“七桥”、国电宿迁热电公司等一大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使用,“西气东输”工程宿迁段如期竣工。中心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市区道路里程达500公里,是建市之初的7倍,建成区面积从12平方公里扩大到60平方公里,十年再造了5个宿迁城。广泛开展“五大创建”活动,城市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水平显著提高,荣获“江苏省园林城市”称号。县域经济载体功能得到增强,沭阳、泗阳、泗洪三个县城面积比建市之初扩大一倍。全市城市化率达35%。供电、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农村五件实事快速推进,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这十年,是宿迁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十年。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12元,比建市之初增加42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39元,比建市之初增加1846元,年均分别增长10.5%和7.6%。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939元,是建市之初2.1倍,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28元,是建市之初1.8倍,年均分别增长8.3%和7.0%。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9.3平方米,比1996年增加29.4平方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4大类18项25个指标中有20项指标达到和超过序时进度。深入实施“两后双百”、“三就三百”和“四全”工程,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大力实施“春蕾计划”、“光明工程”和“关爱工程”,社会保障和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 这十年,是宿迁三个文明协调发

文档评论(0)

xyl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