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 视 觉 器 官; 第一节 概 述
一、感觉(sensation)
感觉:是客观事物在人脑的主观反映。
感觉的产生:
①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感受刺激
②传导通路的信息传入
③中枢的整合分析
二、感受器与感觉器官:
感受器是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认识世界的第一环节,是能量转换的特殊结构。其形式多种多样。
感受器连同他们的附属结构构成感觉器官;感受器的分类:
分布部位:内、外感受器。
外感受器:距离感受器(视、听、嗅觉)
接触感受器(触、压、味温度觉)
内感受器:本体感受器(身体在空间的位置)
内脏感受器
刺激性质:机械、化学、温度、光和声感受器等。;三、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1.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感受刺激的特异敏感性):
概念:指感受器对之最敏感的刺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感觉阈(阈值):能引起感觉传入冲动产生的最小的适宜刺激强度。
强度阈值、时间阈值、面积阈值
非适宜刺激也可使某种感受器反应,但需刺激强度大,如压眼球产生光感。”眼冒金星”;2.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感受刺激的能量转换性):
概念:指感受器接受到适宜刺激后,通过跨膜信号转换过程,感受器细胞发生膜电位的变化。
适宜刺激→感受器→跨膜信号转换→感受器电位(感觉神经末梢上的称启动电位或发生器电位) →传入神经→神经冲动(AP)。
;感受器电位和发生器电位的特征:是局部电位:
①电位幅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刺激强度成正比;
②不具有“全或无” 的特征;
③可总和;
④能以电紧张的形式作近距离的扩布。
神经冲动:即动作电位,在与感受器连接的神经纤维上产生; 3.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感受刺激的信息整合作用):
概念:指感受器在换能过程中,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移到感受器电位(其幅度、持续时间和波动方向)以及神经冲动(特定序列)的可变参数之中的过程。
感觉中枢正是根据这些信号的特定排列组合,进行分析综合,获得各种主观感觉。;刺激性质的编码:
特定的感受器、特定的传导路径,特定的大脑皮层。(感受器的高度分化)
刺激强度的编码:
单一神经纤维上AP的频率、参与的神经纤维的数量。; 4.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感受刺激的持续性)
概念:指感受器对同一刺激的持续作用,其反应逐渐降低的现象。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产生机制:适应现象并不是疲劳,其机制比较复杂,可发生在感受器的换能过程、离子通道的功能状态、感受器细胞与感觉传入纤维之间的突触传递特性等不同阶段。
;类型与意义:
快适应感受器:触觉感受器、嗅觉感受器。
意义:有利于感受器和中枢再接受新的刺激。
慢适应感受器:压力感受器、痛觉感受器、肌梭
意义:长时间监测机体的功能状态并调整其功能;第二节 躯体感觉;一.本体感觉;感受装置—肌梭;二、触-压觉;三、温度觉;四、痛觉;痛觉分类:
快痛:
刺激后立即出现刺痛持续时间短,感觉敏锐,定位准确,不伴有情绪反应。由A类纤维传导。
慢痛:
刺激后0.5-1.0s出现烧灼痛(难以忍受)持续时间长,感觉模糊,定位不准确,常伴有情绪反应
由C类纤维传导。;痛觉产生的机制:
致痛物质刺激伤害性感受器
外源性致痛物质
内源性致痛物质 细胞释放产生
痛觉的意义:
1.机体的防御警报系统
2.提示疾病线索,没有明确诊断之前,慎用镇痛
先天性痛觉缺失症; 第二节 视 觉 器 官
眼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大约有70%以上的信息来自视觉。
眼的适宜刺激:是可见光(波长380~760nm的电磁波)。;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一)折光成像的光学原理 ;(二)眼的折光系统和成像; 2.简化眼:
与正常眼有相同的折光效果,更简单的等效光学系统。
设眼球为单球面折光体:前后径为20mm,折射率为1.333,曲率半径为5mm,节点(n,光心)在角膜后方5mm处,前主焦点在角膜前15mm处,后主焦点在节点后15mm处。
当平行光线(6m以外)进入简化眼,被一次聚焦于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 ;
由简化眼模型,根据已知的物距和物体大小,可算出物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