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泵混合的投药位置 (1)泵前投加 ☆★ (2)泵后投加 ☆★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1、泵前投加 加注在取水泵吸水管中或吸水喇叭口处,见图。目前大多数采用这种方式,主要优点是可利用水泵叶轮使药剂和原水得到充分混合,而且借助于水泵吸力吸入,容易加注。 缺点是药剂对水泵有一定的腐蚀作用。 2、泵后投加 加注在水泵出水压力管(见图)或沉淀池进口处。 当取水泵离净水装置较远(约大于500m)时,为防止反应过早,已结成的絮粒在管道或进入沉淀池时破碎,从而影响净水效果,所以采用泵后投加。 泵后投加因投药点承压或无吸力,故需要用水射器或加药泵。其优点是不发生药剂对水泵的腐蚀。 4、机械搅拌混合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四、絮凝反应 (1) 反应的作用 是使混合形成的小絮凝体经过充分碰撞接触,絮凝成较大颗粒的过程。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四、反应(絮凝) (2) 反应过程的水力条件 反应设备应有一定的停留时间和适当的搅拌强度,使小絮体有一适宜的相互碰撞机会。 搅拌强度太大或太小,会对反应池的絮凝效果产生影响。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絮凝控制指标: 速度梯度G=10~70s-1。 水流速度v=15-30mm/s。 反应时间t=15-30min。 絮凝控制指标Gt值=104-4×105 》》》》 絮凝控制指标研究 (1) Gt值 (2) GtC值 (3) aGtC值 考虑颗粒浓度及脱稳程度等因素进去,提出(2)、(3)。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2) GtC值 以GtC值(C为胶体浓度)作为反应设备的控制参数,并建议GtC值控制在100左右较好。 理由是反应效果与水中颗粒浓度有关,例如当低浓度时,反应设备的效率就会降低,但如果人工投加粘土,效果就能提高。 (3) aGtC值 以aGtC值(C为胶体浓度,a表示有效碰撞系数)作为反应设备的控制参数。 如果脱稳颗粒每次碰撞都能导致凝聚,则a=1,实际上总是a1。 (三)絮凝反应设备 (1)设备分类 (按搅拌方式分) A、水力搅拌反应池: B、机械搅拌反应池: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2)水力搅拌反应池 A、隔板反应池 B、折板反应池 C、穿孔旋流反应池 D、旋流式反应池 E、涡流式反应池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A、隔板反应池 a、往复式 b、回转式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a、往复式 特点: 水流在池内作180o 转弯,局部水头损失较大,且絮凝体有破碎的可能。 水头损失0.3-0.5m。 b、回转式 特点: 水流在池内作90o转弯,局部水头损失大为减小,且絮凝效果有所提高。 水头损失比往复式小40%。 通过合理的状态检修设备实现对电力设备的在线检测的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最快了解电力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并准确掌握设备的运行参数或者线路的标准状态 混凝工艺与设备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件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一、工艺流程 混凝工艺流程由药剂投加、混合、反应及沉淀分离等单元组成。 混合 使混凝剂迅速、均匀地分散到 废水中,通过压缩双电层和电中和作用,使胶体脱稳,形成小“矾花”。 反应 在一定的水流条件下,小“矾花” 通过吸附架桥和沉淀物网捕等作用形成较大的絮体。 沉淀 反应过程形成的大絮体进入沉淀池进行分离。(问题)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问题: 分离絮体可以采用哪些工艺? 混凝沉淀工艺 混凝工艺 混凝气浮工艺 二、混凝剂的调配与投加 (1)混凝剂的调配 (2)混凝剂的投加 固体投加 液体投加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一)混凝剂干投法 (应用较少)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工艺流程: 药剂输送→粉碎→提升→计量→加药混合 工作原理:图 (二)混凝剂湿投法 第五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贵州黔西南州贞丰县总工会招聘社会工作者5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17年整理】厦门港游艇安全管理研究.pdf VIP
- 办公楼保洁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docx
- 试论港口工程施工中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doc VIP
- 2024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临床常用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及TDM研究参考答案.docx VIP
- 《胎膜早破的指南》课件.pptx VIP
- (2025秋新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PPT课件.pptx
-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卷.doc VIP
- 2025年福建省南平市笔试辅警协警预测试题(附答案).docx
-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