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排水方法穩定梨山地區的地層滑動
1 2
詹連昌 、蘇苗彬
1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第二工程所所長 ;
2
國立中興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
摘要
梨山地滑區為過去曾發生大規模地盤滑動所形成之地區 ,其地質主要是由崩積層
及破碎板岩所組成,主要地滑區可分成西、東南及東北三個區域,每個地滑區並由數
個上下相關連之滑動體所構成,滑動體呈角形或馬蹄形,其長寬近百公尺或數百公尺,
滑動面深度在地表下 30~60 公尺內,屬於大面積之深層地盤滑動。由調查與監測結果發
現,其上方覆蓋之崩積層及風化 板岩層透水性佳,地表水易 入滲而使地下水位上升,
降低邊坡之穩定性,因此降雨時引起地下水位上升,推測為 造成本區地滑災害的主要
誘因。目前之整治方式為施以地表排水、橫向集水管、集水井、排水廊道等整治工程。
本文針對現況及施工整治成果進行檢討與評估,並配合相關 之研究成果來評定使用工
程方法的成效,並提供作為訂 立地滑管理準則的依據。
關鍵字 梨山、地滑地、工程處理、地下排水工法
一、現場概況
梨山地滑區位於中橫公路主幹線(省道台 8 線 ) 與宜蘭支線(省道台七甲線 ) 交會點
之梨山,行政上隸屬於台中線和平鄉梨山村所轄 。中橫公路主幹線西起台中縣東勢鎮,
經德基水庫,東行至梨山,長 82km ,爾後,公路即分岐為二:主幹線自梨山續向東爬
昇翻越大禹嶺可抵花蓮,長 137km ;支線折向東北,經思源埡口可達宜蘭,長112km ,
此兩線均為柏油路面,係貫穿台灣東西向之公路交通要道,對於梨山附近山區居民之
1
對外聯絡與農產品運輸、旅遊觀光事業發展等,扮演著相當重要之角色。民國 79 年 4
月中旬,由於連續降雨致使宜蘭支線 73k+150 處,約有 60m 長的路基發生滑落,梨山
與宜蘭間之交通亦隨告中斷。國民旅舍、梨山賓館等建物亦嚴重受損,水土保持局自
84 年初起開始進行坡地災害整治計畫,至今已大致依原規劃完成相關工作。
本區就土地利用而言,旱地、灌溉用地加上生產種地佔 52.3% ,皆為超限利用之
農地,林地面積僅佔 19.9% ,其餘為建物、道路、荒地、與墓地。梨山地區年平均雨
量為 2,340mm(民國 55 至 89 年)(台灣電力公司, 1990) ,降雨多集中於5~9月,佔全年
雨量之 64% ,其中以6月份之平均雨量達 409mm 為最多,自 11月至翌年 2月為乾季,
雨量僅及年雨量之 18% ,故春夏雨量豐沛,秋冬季雨量較少。
圖 1 梨山分區滑動土體制理工程圖
二、地形與地質
梨山地滑地區之一般地勢由南向北遞降,終而沒入德基水庫,大甲溪由東向西流
經調查區之北緣,沿大甲溪兩岸常有呈東北-西南走向,坡度約為 15° 至 30 ° 之山
脊,相互交錯排列。本區內有兩條 主要溪流,分別匯集西區集水區( 梨山小築附近) 與
東南區集水區 ( 梨山賓館至榮民醫院附近的水,並在調查區中央偏北處匯合後向北流)
入大甲溪。依河流切割之侵蝕型態,尚屬壯年期之河谷地形,下切作用顯著,河谷兩
2
岸靠近河床之坡面,偶有岩盤裸露且坡度亦較陡,約 30 ° 至 50 ° ,但在河谷上部接
近山脊處,偶顯露老年期地形特徵,留有侵蝕或沉積的遺跡,山腰則佈著起狀的大大
小小滑動土體,呈標準的地滑地形[1] 。
本調查區位於中央山脈地質區之脊樑山脈西側邊緣附近,出露之地層屬於中新世
廬山層,在標準地點( 南投縣仁愛鄉東側的廬山溫泉的廬山層主要由黑色至深灰色板)
岩 (Slate) 、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