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早期疗效预测及CFL1在其治疗中的作用-内科学专业毕业论文.docxVIP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早期疗效预测及CFL1在其治疗中的作用-内科学专业毕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致谢 致谢 四年的时间转眼而过,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要感谢太多的人。首先感谢我的 导师金洁教授,感谢金老师对我学习和生活上的悉心指导。我的导师是一名非常 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医生,在这些年中,导师用自己的言行作为榜样,告诉 我什么样的医生才是好医生,这种模范作用对我影响深远,将使我在今后的工作 中受益终身。 感谢王敬翰师兄、黄昕师兄、楼叶江师兄和娄引军老师对我的指导和帮助。 感谢外科实验室周琳老师、谢海洋老师等老师的帮助和包容。感谢浙江大学医学 院附属第二医院徐荣臻老师、浙江大学医学院公共技术平台生化平台王佳佳老师、 浙江大学传染病研究所姚航平老师、浙江大学药学院艾妮老师对我的帮助和指导。 感谢浙江大学血液病血研所王云贵老师、潘含章老师、王冬梅老师等和血液 科的各位老师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感谢马秋玲师姐、牧启田师兄、陈健师兄、陈菲菲师姐、路莎莎师姐、陆德 珉师姐、张婷师姐在我进入实验室之初,给予我的指导和关照。感谢陪我一起奋 斗在实验室的李霞、胡超、邵力、朱志娟、余梦霞、金晶、李晨莹、周一乐、马 志新、曹丽红、闫霄、黄淑娟、叶丽、王沙沙、叶佩佩、周佳妮、刘萍、汪琼、 刘林、尤良顺、朱维维、金英明、黄显博、何玮、訾富明、李奕、杨励、陈青骁、 郭杏、陈晶、林轩儒、帖如修等各位兄弟姐妹。感谢泌尿外科朱意、梁臻、徐鑫、 王潇、孟帅、纪阿林、李江枫、谢波、李诗琪等,感谢心胸外科顾海华、付绍梓、 余梓浦、谢琼等,感谢肝胆外科吕震、肖衡、周小虎、刘敬华、王靖程等,感谢 陈天池、丁俊、林丙义等,感谢浙二医院郑威维、金雪立等各位兄弟姐妹的关照。 感谢我的舍友张圣、姚曦、王吉。感谢你们给予我的关心和帮助,这几年有你们 陪伴,我感到非常幸运。 感谢我的亲人和朋友对我一直以来的支持、理解和关爱! 需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感谢所有曾经关心过我帮助过我的人!谢谢大家! 研究生生涯的结束将是另一段生活的开始,我将带着你们的关爱和期盼勇往直前。 阴秀峰 2015年12月写于浙大华家池 万方数据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早期疗效预测及CFLl在其治疗中的作用浙江大学医学院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早期疗效预测及CFLl在其治疗中的作用 浙江大学医学院 内科学(血液病学) 博士研究生 阴秀峰 导师 金洁 中文摘要 第一部分伊马替尼治疗3月后BCR-ABL转录本水平对慢性粒 细胞白血病患者预后及治疗反应的预测价值 研究目的 评估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治疗3 个月后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水平(以lO%为截断值)在各个亚组患者中对伊 马替尼的治疗反应及生存的预测效果,并探讨影响CML患者治疗3个月能否达到 BCR卅肛≤10%的相关因素。 研究方法 回预性分析在我院诊断的CML.CP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3个月、6个月、 12个月、18个月获得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反应。将患者依据有无重组人干扰素 (IFN‘a)治疗史、年龄、诊断到服用伊马替尼的间隔时间三个因素分层,分析在 各个亚组中BCR-ABL不同表达水平患者之间OS、EFS、PFS的差异。并分析患者 的基本情况、疾病状态、诊断到开始服用伊马替尼的间隔时间是否影响治疗3月 后B勰囊B工下降水平。 II 万方数据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研究结果 (1)研究共纳入CML.CP患者299例,其中293例患者接受细胞遗传学或 BCR-ABL融合基因分子学检测。203例(67.9%)患者随访结束后达完全细胞遗传学 缓解(CCyR),其中包括167例(55.9%)获得主要分子学缓解(MMR),130例 (43.5%)获得完全分子学缓解(CMR)。(2)274例患者治疗3月后检测了BCR-ABL 水平,BCR-ABL≤10%(11=146,53.3%)的患者OS、EFS、PFS均优于BCR-ABL10% Cn 12a,46.7%)患者。(3)在有IFN—a治疗史的患者中,BCR-ABL≤10%的患者EFS 优于10%的患者(P=o.03s),但os与PFS无明显差异(P=0.276,P=O.229)。(4)在年 龄≤29岁的患者中,BCR-ABL≤10%的患者PFS优于10%的患者fP卸.046);但 OS与EFS并无明显差异(P=o.223,P=0.176)。(5)在治疗间隔时间≤6个月的患者 中,BCR-ABL≤10%者OS,EFS,PFS优于BCR.ABL10%者(P=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984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