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禽流感天然产物筛选及八仙草化学成分研究-药物化学专业毕业论文.docxVIP

抗禽流感天然产物筛选及八仙草化学成分研究-药物化学专业毕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缩略语缩略语 缩略语 缩略语 第一章前言第一章前言 第一章前言 第一章前言 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Ⅲ)AI)自1 878年在意 大利首次暴发以来,已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20多次,每次暴发都造成了严重的经 济损失和巨大的社会恐慌。1997年我国香港地区首次报告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 H5N1病毒突破种间障碍直接感染人并致人死亡的事件f11。目前在亚洲、欧洲以 及非洲等国家均发生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的病例,并且有不断扩 大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WHO)评估THPAI大流行的威胁形势,指出大流行 的危险性极大。现已具备大流行开始所需的所有先决条件,只有一项除外:形成 有效的人与人之间的传播【2l。根据WHO报道,截止到2010年5月6日H5N1病毒已 造294人死亡,死亡率高达60%左右【3 J。 1.1禽流感病毒的结构、功能、复制及高致病性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属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 流感病毒属(Influenzavirus),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 图1.1禽流感病毒结构示意图 AIV的基因组为单股负链的RNA,共有8个独立的RNA节段,节段I~8 分别编码11种蛋白,即聚合酶RNA蛋白PBl、PB2和PA、血凝素HA、核蛋 白NP、神经氨酸酶NA、基质蛋白MI和离子通道M2、非结构蛋白NSI和NS2。 由于AIV的基因组具有分节段的结构特征,使得AIV的基因组极具变异性和重 组性【4l。 第一章前言图1.2病毒复制周期示意图【5] 第一章前言 图1.2病毒复制周期示意图【5] AIV的HA远端球状头部上的抗原可以识别并与感染细胞表面受体上的唾液 酸(Sialic acid)结合,介导病毒的吸附接触与吸附。唾液酸与半乳糖连接的方 式是值.2,6位或者仪.2,3位。这种结构差异会影响HA的吸附接触与吸附。同时NA 起着识别细胞表面的流感病毒受体,促进AIV进入细胞内的作用。 AI吸附在感染细胞上时,由网格蛋白所介导的内吞作用(Receptor Mediated Endocytosis)以泡状物(Vacuole)形式进入,由外层M2蛋白酸化触发使外膜 与泡状物外膜融合而将核衣壳释放,M2蛋白H+离子通道功能会在pH值为5.3 时关闭。HA构象改变使Ml蛋白与核酸核蛋白体(RNPs)的复合物破坏,RNP 不能与MI蛋白复合,进而释放到细胞间质。AIV脱壳会在AIV附在细胞后的 20~30分钟内完成。 AIV外膜与内体脂肪膜融合使RNP转运到细胞核内,病毒的转录和复制开 始,NA催化裂解存在于唾液酸末端、N.乙酰基神经氨酸及相邻糖基问的酮苷连 接桥,使新生成的AIV从感染的细胞中释出。AIV从进入到新AIV粒子的形成所 需时间5l£均约6 h。 高致病性禽流感H5Nl病毒与普通流感病毒相比具有更强的致病性,呈现典 型的暴发性病毒性肺炎,能快速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普通流感病毒感染细胞产生的NSl,与病毒复制 产生的双股RNAJ([1互作用,产生细胞内信号作用于RNA病毒蛋白激酶(PKR) 第一章前言以及核因子.r.B(NF.KB)启动干扰素的转录和合成,从而发挥抗病毒的非特异 第一章前言 以及核因子.r.B(NF.KB)启动干扰素的转录和合成,从而发挥抗病毒的非特异 性免疫作用。而在H5N1病毒感染者细胞内却存在高浓度的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 子.a,但是这些细胞因子却不能抑制H5Nl病毒。研究表明H5N1不仅对干扰素和 肿瘤坏死因子.a具有极强的抵抗力,而且可以大量的增殖,进一步诱导炎症细胞 因子的产生,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H5N1病毒不仅可以逃避干扰素等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反 而通过诱导高水平的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a对机体产生免疫损伤作用,从而产 生更强的致病力,这也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具有超强致病力的原因之一61。 H5N1病毒的NSl结构域会诱导机体淋巴细胞凋亡,使CD4/CD8的比值明显 降低,使机体的免疫机能受到影响,进而更加促进病毒的扩散,这也是H5N1病 毒具有高致病的另一个主要原因17】。 1.2抗HPAIV药物研究现状 奥塞米韦(oseltamivir)是治疗HPAIV的有效药物,但是价格昂贵副作用大, 现在已经产生了耐药病毒株【5】。而中药治疗流感有数千年的历史,临床有效的方 药很多,具有抑制病毒复制、阻止病毒致细胞病变、免疫调节、消炎镇痛等功效, 并通过多靶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984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