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摘
摘要
摘 要
绿洲荒漠过渡区的生念系统属于典型脆弱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近年 来该类型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严重受到威胁。地处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 沙漠交汇地带的民勤,经过长期的演变和人为干扰,加之JxL沙侵袭、植被 退化,造成目前绿洲萎缩,生念系统严重退化,成为目前我国西北典型的 荒漠干旱区。众多研究表明,水热条件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限制作 用,退化系统恢复过程就是以水热为代表的环境条件逐步改善的过程。因 此急切需要研究绿洲荒漠过渡区生态系统的水热状况及其荒漠化过程,分 析水热资源的平衡,在调节水热资源的基础上充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最终使水热结构达到最优模式,从而促使该生态系统得以尽快恢复与重建, 达到防治荒漠化的目的。
本研究选择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罩沙漠交汇之处的甘肃民勤绿洲荒漠 过渡区为研究地区,按风蚀荒漠化的主风方向设置2km长的实验样带,选 择红柳沙丘、白刺沙丘和流动沙丘三种不同植被覆盖梯度类型,利用3台 自动气象站连续定位观测水、土、气、生等生态因子,研究分析其水热平 衡变化规律,并分别对土壤一植被一大气连续体(SPAC)水热传输、交换以 及绿洲荒漠过渡区土壤水热输移进行了耦合模拟研究,为研究该地区生态 系统的水热结构优化模式以及荒漠化防治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本文的 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
1)在水量平衡规律研究中,系统研究了绿洲与荒漠过渡地带土壤水分 状况及其时空格局和动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绿洲荒漠过渡区红柳沙 包与白刺沙包土壤水分年际变化不明显,流动沙丘年际差异较大,最高达 2.538%;②对O~80cm土层的月平均土壤含水量进行比较:红柳沙包(5.61%)
白刺沙包(5.47%)流动沙丘(5.22%),根据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特点,
划分为土壤水分积累期、土壤水分消耗期与土壤水分稳定期;③土壤水分 垂直变化规律是由表层到深层依次递增,受植被、气象、人为等外界因素 影响,流动沙丘每层的土壤水分变化范围都很大,最大差值达13.81%,而 红柳沙包变化较小,说明红柳沙包具有较好的水文效应;④不同坡位土壤 水分差异很大,一般下坡位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上坡位与中坡位土壤含水 量,最高达到15.408%。
摘要2)本文着重分析了有植被覆盖F垫面实际蒸散的变化特征和规律,研
摘要
2)本文着重分析了有植被覆盖F垫面实际蒸散的变化特征和规律,研 究表明,在蒸教R进程中,植驶覆盖的红柳沙包和白刺沙包的蒸散率峰值 到来时怕J比流动沙丘早1~2小时,目.『1最大蒸散速率大小顺序为红柳沙包 (0.24mm/h)白刺沙包(0.20mm/h)流动沙丘(0.18mm/h),通过灰色 关联分祈,找出了影响该地区蒸散的主要环境因子,实际蒸散与日照、气 温、空气湿度亏缺以及风速的斜率关联度分别为0.717、0.643、0.649和
0.705。
3)通过对绿洲荒漠过渡区辐射特征和热量平衡规律的研究发现:①研 究地区辐射平衡各分量因子都具有明显的R进程和季节变化规律,且净辐 射与太阳总辐射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有植被覆盖的下挚面(如红柳、白刺) 反射率低于裸露流动沙丘。②在绿洲荒漠过渡区生态系统的热量平衡中, 占比例大的仍然是潜热通量,其次为感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从实验测定 结果来看:红柳灌丛沙包上净辐射较强,可达410 w/m2以上,而净辐射的 60.3%左右的能量用于地表的蒸散,感热散失和土壤贮存能量分别占23.6% 和16.1%;白刺灌丛沙包上,平均蒸散耗热占净辐射能的52.096,相应的湍 流热交换和土壤热交换有所提高。分别占27.嬲和20,2%;裸鼹流动沙丘出 于反射率大而净辐射通量小于植被区,最大值为294.5 w/mr,用于地表蒸 发的热量大约为46.4%.湍流热交换量占29,5%,土壤热通量占24.1%。从 而可以看出,随着荒漠化程度的加深,生态系统反射率增加,净辐射减少, 而且热量平衡中土壤热通量所占比例增加,潜热通量比例减小。
4)本文还应用适合于干旱区土壤~植杨一大气连续体tSPAC)水热传输 模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植物生理水分资料以及其他水热参数,实现了 对绿洲荒漠过渡区sPAc系统水热传输的数值模拟。通过对SPAC系统水热 输移的模拟分析,全面揭示了浚系统中水分迁移与能量转换所呈现出的规 律性,为以后进一步研究SPAC系统的水、汽、热、质奠定了基础,为探索 绿洲荒漠水热结构优化模式提供了科学依据。
5)为了定量描述绿洲荒漠过渡区不同程度荒漠化类型土壤的水热迁移 与转化过程,本文运用经过Kay与Groenevelt(19/4)及Milly(1982)等 人改进后的PdV模型综合分析土壤水热输移的变化规律,耦合模拟结果可 靠,与实测资料差异不大。
关键词: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区,水热平衡,蒸发散,水热传输 耦合模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抗血管生成治疗胶质瘤的实验分析-外科学(神经外科)专业毕业论文.docx
- 空化技术强化酯交换反应合成生物柴油的研究-化学工程专业毕业论文.docx
- 煤液化减压阀空蚀机理及数值预测方法研究-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毕业论文.docx
- 面向产品配置的绿色模块划分方法研究-工业工程专业毕业论文.docx
- 空调系统热力学分析与优化-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毕业论文.docx
- 氯化锂对大脑皮质梗死大鼠丘脑和黑质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药物分析专业毕业论文.docx
- 空心球Al微孔材料的压缩变形行为和吸能性能研究-材料学专业毕业论文.docx
- 铝制储液罐炉中钎焊工艺研究-材料工程专业毕业论文.docx
- 贸易便利化对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docx
- 美丽厦门建设背景下后房溪滨海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探究-环境科学专业毕业论文.docx
- 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高校党务工作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毕业论文.docx
- 煤矸石路用性能试验研究-结构工程专业毕业论文.docx
- 马坑铁矿一期工程采空区稳定性研究-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论文.docx
- 面向本质特征的特定领域建模及其在铁路中的应用-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毕业论文.docx
- 面向大规模工程机械远程智能监控的无线通信协议-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论文.docx
- 美国与独联体诸国“颜色革命”-国际关系专业毕业论文.docx
- 滤波多音调制系统中峰值平均功率比的研究-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论文.docx
- 绿色采购下制造业供应商的选择研究-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docx
- 煤在冲击载荷下的动态力学特性试验研究-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docx
- 空心陶瓷球填料生物法降解废气中NO的研究-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论文.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