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结与沸腾换热.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 1、重点内容:   ① 凝结与沸腾换热机理及其特点; ② 膜状凝结换热分析解及实验关联式; ③ 大容器饱和核态沸腾及临界热流密度。 2、掌握内容:掌握影响凝结与沸腾换热的因素。 § 6-2 膜状凝结分析解及关联式 理论解与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 (1)对于水平圆管、横管:实验数据与理论解相符。 (2)对于竖壁: 当Re20时,实验数据与理论解相符; 当Re20时,实验数据越来越高于理论解,最高大于20%(在层流向紊流转折点处,原因是膜层表面波动的结果),所以,应对理论解修正之 §6-3 影响膜状凝结的因素 工程实际中所发生的膜状凝结过程往往比较复杂,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1. 不凝结气体 不凝结气体增加了传递过程的阻力,同时使饱和温度下 降,减小了凝结的驱动力 4. 液膜过冷度及温度分布的非线性 如果考虑过冷度及温度分布的实际情况,要用下式代替计算公式中的 , 5. 管子排数 管束的几何布置、流体物性都会影响凝结换热。 前面推导的横管凝结换热的公式只适用于单根横管。 6. 管内冷凝 此时换热与蒸气的流速关系很大。 蒸气流速低时,凝结液主要在管子底部,蒸气则位于 管子上半部。 流速较高时,形成环状流动,凝结液均匀分布在管子 四周,中心为蒸气核。 7. 凝结表面的几何形状 强化凝结换热的原则是尽量减薄粘滞在换热表面上的液膜的厚度。 可用各种带有尖峰的表面使在其上冷凝的液膜拉薄,或者使已凝结的液体尽快从换热表面上排泄掉。 汽化核心的形成 流体中形成的汽泡,必须与液体处于力平衡和热平衡. 由于汽泡表面张力的作用,使其内压大于外压 ,根据力平衡条件。 若忽略液柱静压力,则等于沸腾系统的环境压力,即近似于(饱和温度下的液体压力)N/㎡。 1 大容器饱和沸腾曲线 (1)大容器沸腾 定义:指加热壁面沉浸在具有自由表面的液体中所发生的沸腾称为大容器沸腾。 特点:产生的气泡能自由浮升,穿过液体自由面进入容器空间。 (2)饱和沸腾 定义:液体主体温度达到饱和温度 ,壁面温度 高于饱和温度所发生的沸腾称为饱和沸腾。 特点 : 随着壁面过热度的增高,出现 4 个换热规律全然不同的区域。 (3)过冷沸腾 ???? 指液体主体温度低于相应压力下饱和温度,壁面温度大于该饱和温度所发生的沸腾换热,称过冷沸腾。 (4)大容器饱和沸腾曲线: 表征了大容器饱和沸腾的全部过程,共包括4个换热规律不同的阶段:自然对流、核态沸腾、过渡沸腾和稳定膜态沸腾,如图所示: qmax qmin 如图 6-11 所示,横坐标为壁面过热度(对数坐标);纵坐标为热流密度(算术密度)。 从曲线变化规律可知:随壁面过热度的增大,区段Ⅰ、Ⅱ、Ⅲ、Ⅳ将整个曲线分成四个特定的换热过程,其特性如下: 1 )单相自然对流段(液面汽化段) 壁面过热度小时(图中 ℃)沸腾尚未开始,换热服从单相自然对流规律。 2 )核态沸腾(饱和沸腾) 随着 的上升,在加热面的一些特定点上开始出现汽化核心,并随之形成汽泡,该特定点称为起始沸点。其特点是: ①开始阶段,汽化核心产生的汽泡互不干扰,称为孤立汽泡区; ②随着 的上升,汽化核心增加,生成的汽泡数量增加,汽泡互相影响并合成汽块及汽柱,称为相互影响区。 ③随着 的增大, q 增大,当 增大到一定值时, q 增加到最大值 ,汽泡扰动剧烈,汽化核心对换热起决定作用,则称该段为核态沸腾(泡状沸腾)。 其特点:温压小,换热强度大,其终点的热流密度 q 达最大值 。工业设计中应用该段。 3 )过渡沸腾 从峰值点进一步提高 ,热流密度 q 减小;当 增大到一定值时,热流密度减小到 ,这一阶段称为过渡沸腾。该区段的特点是属于不稳定过程。 原因:汽泡的生长速度大于汽泡跃离加热面的速度,使汽泡聚集覆盖在加热面上,形成一层蒸汽膜,而蒸汽排除过程恶化,致使 q m 下降。 4 )稳定膜态沸腾 从 开始,随着 的上升,气泡生长速度与跃离速度趋于平衡。此时,在加热面上形成稳定的蒸汽膜层,产生的蒸汽有规律地脱离膜层,致使 上升时,热流密度 q 上升,此阶段称为稳定膜态沸腾。 ?其特点: ( 1 )汽膜中的热量传递不仅有导热,而且有对流; ( 2 )辐射热量随着 的加大而剧增,使热流密度大大增加; ( 3 )在物理上与膜状凝结具有共同点:前者热量必须穿过热阻大 的汽膜;后者热量必须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