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理论课件第六章 文学欣赏.ppt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理论课件第六章 文学欣赏.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学理论(Ⅱ)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章 池 讲授 第六章 文学欣赏 第一节 文学的传播与接受 一、文学创作与文学传播 二、文学传播与文学接受 一、文学创作与文学传播 (一)文学传播在文学活动中的意义 文学传播,指传播者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文学作品及各种文学信息传递给文学接受者的过程。 (二)文学传播的发展 口头传播 → 印刷传播 → 电子传播 二、文学传播与文学接受 (一)文学接受界定 一种以读者为主体,以文学文本为对象,以把握文本的深层意蕴为旨归的阅读和再创造活动。 (二)文学接受的多层次性 欣赏性接受、批评性接受、借鉴性接受 第二节 文学欣赏性质 一、文学欣赏的特点 二、文学欣赏的条件 三、文学欣赏的意义 一、文学欣赏的特点 含义 文学欣赏,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通过对艺术形象的感受、体验和艺术形式的玩赏,得到精神上的愉悦,获得美感享受的一种审美活动。 特点 1、直觉性 2、情感性 3、愉悦性 梁启超谈欣赏《锦瑟》等诗 二、文学欣赏的条件 (一)欣赏对象的条件 (二)欣赏主体的条件 艺术形象要有鲜明生动性和丰富多样性 要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 艺术表现要含蓄耐看 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要具备良好的审美心境 胡云翼《文学欣赏引论》 “正当愁绪纭纷,苦闷怅惆的时候,自然会欣赏《呐喊》、《茑罗集》一类的作品。依在情人怀里去读《战城南》、《孤儿行》一点也不会起兴味。而一对爱人挽着臂儿读《西厢记》,便逸趣横飞;方良辰美景,心境怡悦,执着泰戈尔的《新月集》,冰心的《春水》、《超人》读读是如何高兴!” 三、文学欣赏的意义 是激活文学作品艺术生命的关键 是培养读者审美能力的基本途径 是促进文学创作不断发展的动力 第三节 文学欣赏过程 一、接受预示与期待视野 二、本文解读与审美体验 三、召唤结构与欣赏再创造 四、个体差异与群体共鸣 一、接受预示与期待视野 (一)接受预示 接受预示,是指读者在进入欣赏之前,从作品的文体、题目、题解提要,以及文学史和文学评论等方面获得的有关作者、作品的预示信息。 (二)期待视野 期待视野,是指是读者在进入欣赏过程之前已有的对于所读作品的预先估计和期待,是一种预先存在的阅读意向。 期待视野与作品的三种关系 其一、顺向相应 其二、逆向受挫 其三、顺逆结合 二、本文解读与审美体验 (一)语言的玩味 (二)形象的感受 (三)意蕴的领悟 (一)语言的玩味 造型美的玩赏 音乐美的玩味 意义美的玩绎 文本例析 杜甫《曲江陪郑八大南史饮》 雀啄江头黄柳花, 鵁鶄鸂鶒满晴沙。 自知白发非春事, 且尽芳樽恋物华。 夏丏尊: “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面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莱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 (二)形象的感受 透过文学语言感受作品所描绘的社会人生图画,以及艺术形象所体现的思想感情。 文本例析 金昌绪《春怨》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三)意蕴的领悟 通过思索与回味,由个别把握一般,从有限进入无限,体悟韵外之旨,领会言外之意,把形象包蕴的深层意义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认识,获得人生真知,升华精神境界。 文本例析 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三、召唤结构与欣赏再创造 (一)召唤结构 (二)欣赏再创造 (一)召唤结构 伊瑟尔 召唤结构,指留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点,召唤读者加以具体化、参与审美再创造的艺术作品的图式化结构。 (二)欣赏再创造 对形象进行充实、丰富、扩展、改造 对作品的思想、意义的创造性的理解和认识 纠正作者对生活内容的某些错误判断或观点 四、个体差异与群体共鸣 (一)意识先结构与见仁见智 (二)人类共鸣 (一)意识先结构与见仁见智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意识先结构 先行具有 先行见到 先行掌握 欣赏者的意识“先结构”,是指读者在进入欣赏过程之前已经存在的比较稳定的意识

文档评论(0)

ormitio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