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管理心理学课件 第6章(5).ppt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管理心理学课件 第6章(5).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阿尔德夫“ERG”需要理论 (二)阿尔德夫“ERG”理论 阿尔得夫在对工人进行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压缩为三种需要。(见下图):  1、生存需要(exsistence )类似《需要层次论》的生理和某些安全的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包括衣、食、住、行及工资、津贴、工作条件等。 阿尔得夫理论的主要论点 1、各个层次的需要获得满足越少,则这种需要越为人们渴望追求。例如,满足生存需要的工资越低,人们越是渴望获得更多的工资。 2、较低层需要越是获得满足,对高层需要的渴望追求越大。例如人的生存需要满足后,对人际关系和成长需要的追求愈强烈。 3、较高层需要越是不能满足或者缺乏,则对较低层需要的追求也越多。例如一个人对事业、成就、理想追求缺乏,则就会更多地追求生存的需要。 经过上述比较,阿尔得夫的理论更切合实际,修正了马斯洛理论的某些不足之处 需要理论在学校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及时了解教师,学生在不同阶段的不同需要; *尽量为教职工提供满足物质需要的条件; *重视教师的精神需要,关注教师的成长需要, 尊重需要和发展需要; *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教职工的不同主导需要 *正确处理教师学生的现实需要和潜在需要 之间的关系 *引导教师在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实现自我价 值需要. *及时了解教师,学生在不同阶段的不同需要; *尽量为教职工提供满足物质需要的条件; *重视教师的精神需要,关注教师的成长需要, 尊重需要和发展需要; *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教职工的不同主导需要 *正确处理教师学生的现实需要和潜在需要 之间的关系 *引导教师在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实现自我价 值需要. (二)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提出的。他现任美国克利夫兰州西部保留大学的心理学系主任和教授。 赫茨伯格的主要著作计有:1959年出版的《工作的激励》,1966年出版的《工作与人的本质》等。 双因素理论 主要观点 双因素理论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双因素理论可用来指导奖金工作。在我国企业中要使奖金成为激励因素,必须与企业经营好坏,以及部门、个人的工作成绩挂起钩来。如果奖金不顾企业经营好坏,不讲部门与个人成绩大小,采取每个职工各拿一份的“平均分配”的办法,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奖金就会变成“保健因素”。为此,企业花钱再多,也起不了激励的作用。 双因素理论在学校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 认识教书育人工作的意义,力求使工作丰富化; * 正视保健因素的激励作用,采用各种手段维持 教师的基本工作积极性; * 充分利用激励因素,最大限度满足教职工的 心理需要; * 指导学校实施合理的的奖励和分配制度. 二、过程型激励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着重研究从动机的产生到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 属于这一类型的包括有佛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杜拉克等的目标设置理论,以及海特的归因理论等。 内容型激励理论是从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方面来激励职工;过程型激励理论是以“外在的目标”去激励职工。 (一)期望理论 ①期望理论的一般概论 期望理论是一种过程型的激励理论。它是由佛隆(V.H.Vroom)在其《工作与激励》(1964年出版)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 这一理论认为,人的固定要求决定了他的行为、行为方式。工人的劳动是建立在一定的期望(对未来方向的某种期望)基础上的,这样就可以在个人活动与其结果之间建立某种联系。 期望理论 激励力量=∑效价×期望值 效价是指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或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估价。这也可理解为,被激励对象对目标的价值看得多大。 效价和期望值的不同结合,会产生不同的激励力量,其情况有以下几种: ②期望理论的VIE模式 从上图可见,通过一定的努力,个体可以达到两种水平的输出。 第一种水平的输出,即为达到组织的目标。 第二种水平的输出,就是个体本身想达到的目的。 模式图有助于我们分析并说明,在个人行为与组织目标之间的可能联系。这二种水平输出之间是有联系的,第一种水平输出的目的是带有工具性的,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第二种水平输出的目的,则是个人的目的(可能是认可或金钱)。 模式图中引进了期望理论的第三个概念,即工具性或手段性(Instrumentality),将V与E结合起来,在西方就简称为VIE激励模式。 ③期望理论评价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期望理论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一是揭示人们采取行动时普遍存在的心态,即期望的激励作用,并把它与目标激励联系起来,从而扩大了人们的激励视野。

文档评论(0)

ormitio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