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名校名师推荐…………………………………………………
PAGE
PAGE 1
第28课时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1.百家争鸣:①百家争鸣出现的时代背景及意义;②儒家思想的初创与发展;③道家、墨家与法家的思想成就。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①评价秦的“焚书坑儒”;②董仲舒的新儒学;③太学与科举制度。
eq \f(对应学生,用书P152)
?,百家争鸣1.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eq \b\lc\{(\a\vs4\al\co1(①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德治;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②教育思想: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③历史影响: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儒学, 的“六经”。))
(2)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提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君轻民贵”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3)荀子
eq \b\lc\{(\a\vs4\al\co1(①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指出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②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
2.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内容、影响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内容
影 响
老庄
之学
老 子
“道”是世界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
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庄 子
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遥
法家
思想
韩 非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法”“术”“势”合一,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事异则备变”
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墨家
墨 子
“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
汉代以来,逐渐湮没失传
eq \a\vs4\al(),
学法点睛 本知识点概括为“一、二、三、四”
史观史论
儒家思想是保守的,认为社会是退化的,最好的永远是最好的,而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不如过去,未来不如现在,所以必须事事以古为法,至少也要保持现状。
——柏杨《中国人史纲》
实录一
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而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在人与自然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而老子主张“顺自然”。
实录二
“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贵族之间的阶级斗争。
?,汉代儒学
1.“焚书坑儒”批判
(1)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
(2)影响: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儒学的发展进入低潮。
2.罢黜百家
(1)原因:为实现文化的“一统”,促进政治的“一统”局面。
(2)内容:汉武帝认可了董仲舒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的主张,采取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
(3)影响eq \b\lc\{(\a\vs4\al\co1(积极\b\lc\{(\a\vs4\al\co1(①确立了儒学独尊地位。,②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推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消极:结束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3.太学的出现:汉武帝时期设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进一步推动儒学的传播和发展。
4.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2)科举制含义:隋唐时代开始的以考试成绩为选官的标准,以儒学经典为考试内容的选官制度。
(3)影响:儒学因此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有益于专制主义政体的稳固;也导致了古代中国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eq \a\vs4\al()
,
学法点睛 本知识点归纳为
实录一
董仲舒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
实录二
早期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不适应,因此不能被统治者重用。后来由于儒家思想吸收了其他思想的合理成分,迎合了统治者的需求,被统治者重用。由此可以看出,思想为政治服务。
eq \f(对应学生,用书P153)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至儒家一家独尊的演变过程。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大发展。各阶级纷纷发表自己的主张,形成了儒、墨、道、法等各学派相互诘难、学习的“百家争鸣”局面。孔子创立了以“仁”、“礼”为核心的儒家学派,此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时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精品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 .doc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2讲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及经济全球化趋势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 北师大版.doc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2课时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扩展精品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 .doc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课时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精品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 .doc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4课时 美苏争锋精品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 .doc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课时走向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格局精品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 .doc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7课时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精品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 .doc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8课时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精品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 .doc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9课时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精品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 .doc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 北师大版.doc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9课时宋明理学与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精品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 .doc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课时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精品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 .doc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课时欧美和亚洲的革命家精品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 选修4.doc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课时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雅尔塔体制精品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 选修3.doc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课时走向民主的历史步伐精品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 选修2.doc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3课时蒙昧中的觉醒及神权下的自我精品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 .doc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1课时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精品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 .doc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5课时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精品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 .doc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7课时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精品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 .doc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6课时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精品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 .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