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楚王、秦戎与洛之戎新见先秦西戎史料初探.docVIP

林楚王、秦戎与洛之戎新见先秦西戎史料初探.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林楚王、秦戎与洛之戎一一新见先秦西戎 史料初探 《文物》XX年第1期发表张光裕先生《新见楚式青铜 器器铭试释》一文(下简称《试释》),刊布了包括楚王會 (熊)盘、匣各1件,“救秦戎”鬲7件、豆2件、方座 簋2件等一批有铭青铜器。这些铭文富有史料价值,本文 欲在张先生的基础上就若干问题,谈一些浅见,敬请方家 赐正。 为讨论方便起见,先将器铭录下: 會(熊)盘:楚王會(熊)作持盥盘(图一)。 會(熊)E:楚王會(熊)作持(图二)。 “救秦戎”鬲(豆、方座簋同):唯弍日,王命競之定 救秦戎,大有于洛之戎,用作尊彝(图三)。 一、競之定 《试释》已将1973年湖北当阳季家湖出土 “救秦戎 钟与上述鬲(豆、方座簋)铭联系起来,指出当为同一事 件,这是十分正确的。案,钟铭曰: 秦王卑命競坪王之定救秦戎 两者对勘,可知钟铭的“競坪王”就是鬲(豆、方座 簋)铭的“競”,“競坪王”简称为“競”。 李零先生在《楚景平王与古多字谥——重读“秦王卑 命”钟铭文》(《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6年6期)一文中 最先将“競坪王”读为“景平王”,即楚平王,“景平”和 “平”都是谥号。我们知道,周代的谥号往往多至二三个 字,而且还经常简称为其中的一个字,如周贞定王亦称为 “定王”或“贞王”等。楚王中也有二字谥号者,如楚考 烈王,亦曰“楚考”或“烈王”;楚顷襄王,亦曰“顷王” 或“襄王”。在出土文献中楚声王又称“圣桓王”,楚惠王 又称“献惠王”。所以楚平王之称为“景平王”或曰“景” 都是毫不足怪的。 楚国有“競”氏,我以前推测就是文献中的“竟”氏 或“景”氏,后来李零先生《“三闾大夫”考》(《文史》XX 年第1辑)断为“景”氏,是从楚平王的谥号得姓。去年 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六)》中有《競公瘧》篇, “競公”乃篇中的“齐競公”,即“齐景公”;同书《平王 问郑寿》、《平王与王子木》两篇也见“競坪王”,无疑可读 为“景平王”。这可以佐证李先生的卓识。 《试释》己指出“競坪王”还见于葛陵楚简,看来作 为谥号字的“景”在出土文献中毫无例外读作“競”。现在 周代谥法用字部分保存在《逸周书》的《谥法》篇中,其 中“景”字有三说,一说:“由义而济曰景”。二说:“布义 (一作德)而刚曰景”,陈逢衡注云:“《春秋考异邮》曰: ‘景者强也。’”三说:“耆意大虑曰景”,孔晁注云:“耆, 强也。”(见《逸周书汇校集注》70 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年版。) 案,黄锡全等先生曾将“競坪王”解释为“武力强大 或强盛的楚平王”(《“救秦戎”钟铭文新解》,《江汉考古》 1992年1期),虽不准确,但“競”字确可训作强劲之 “强”,两字古音也相近。《谥法》篇中的后两说的“景” 可能都是“競”之假借。先秦考古资料中迄今未见“景” 氏,一律写作“競”,而汉代人名中却只见“景”氏,而不 见“競”氏。至于《史记》、《战国策》所记战国时楚人“ 景差”、“景舍”等作“景”字,疑为西汉时的改写。因此, 我们认为谥法用字中原本应有“競”字,后与“景”混而 为一了。楚国的“競”氏由楚競平王而来,以谥为姓,似 可不必改读为“景”。至于“競平王之定”,应该如董珊先 生《出土文献所见“以谥为族”的楚王族》中所说,是楚 平王之后裔。现在新出铜器中的“競之定”与他应是同一 人。 二、洛之戎 “救秦戎”钟铭“秦王卑命競坪王之定救秦戎”中的 “秦戎”,前人或以为指秦兵,或以为是秦国的蔑称。现在 从新出鬲等器中“王命競之定救秦戎,大有(功)于洛 之戎”之语分析,“秦戎”应指秦地之戎。“ ”字,《试 释》或以为可读为“功”,则“大有功于洛之戎”与“救秦 戎”攸关。案此说可从,“救秦戎”的结果是“大有功于洛 之戎”,这要联系西周以迄春秋战国时期秦、晋、楚等强国 与戎人的关系来阐明。 戎与西周政治相始终,《史记?匈奴列传》云:“武王 伐纣而营雒邑,复居于酆鄗,放逐戎夷泾、洛之北,以时 入贡,命曰荒服。”至春秋中叶,“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 国服于秦,故自陇以西有緜诸、绲戎、翟、之戎,岐、 梁山、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泾洛 之间是西周以来诸戎人长期盘踞之地。值得指出的是,“洛 之戎”的“洛”应即虢季子白盘“搏伐玀狁,于洛之阳” 之“洛”(王国维《鬼方昆夷玀狁考》“洛阳”下注云:“此 雍州浸之洛,非豫州之伊雒。”),指今陕西的北洛河,而 非河南洛河。案,今河南洛河古名“雒水”。周公营雒邑在 雒水之北,战国时改称“雒阳”。至三国魏时,改“雒”为 “洛”,遂称“洛水”、“洛阳”。因此,“洛之戎”是“泾洛 之戎”而非“伊雒之戎”。 春秋中晚期以后戎人处与秦、晋、楚之间,不断被兼 并,诸戎人依违于强国之间以谋生存,而列强也借助戎人 的力量以图争霸。晋兴姜戎败秦师于殽、率阴戎伐周,以 及晋、楚争夺陆浑之戎等,都是显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