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课件 校本课程开发.ppt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课件 校本课程开发.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管理与校本课程开发 课程管理概述 课程管理的含义 狭义的课程管理指“对课程采取的经营管理措施”,是学校内全体教师对校内课程系统进行调节控制的过程。 广义的课程管理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有领 导、有组织地协调人、物与课程的关系,指挥课程建设 与课程实施,使之达到预定目标的过程 课程管理主要 是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 一是与课程有关的人员和课程 的关系; 二是各级各类学校课程之间的关系; 三是各种 物质或物化条件和课程的关系 主要的课程管理模式 中央集权型 地方分权型 混合型 中央集权型 指由中央统一规定课程标准,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确定统一的课程评价标准等, 强调课程的同一性和统一性,强调所有地区、所有学校都设置相同的学科,运用相同的评价标准,甚至有的国家要求使用相同的教材,使用相同的课程表。 主要代表国家有:法国、俄罗斯以及改革前的中国 优点: -----通过实行统一的教育标准,保证了教育的基础质量 -----能够保证实现一种相对的教育平等 -----有益于保证文化的统一,文化认同感 -----便于国家对各地区的教育进行管理控制 中央集权课管的弊端 不能适应地区间、经济上、文化上悬殊差异性 不利于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 不利于教育民主化、科学化的进程 削弱了教育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 地方分权的课程管理模式 与中央集权的相对应,它强调社会需要多样化,强调人的个别差异,强调发展人的个性,实质上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 美国是实行分权型课程管理的典型国家。它根据各州分权、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课程管理 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的优点 考虑了地区、经济、文化的差异,使课程能与地方的经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 有利于发挥地方和学校的创造性 每个地区、每所学校都努力使本地区本校的课程运行高速高效,达到局部最优化 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有利于保证教育实际上的平等 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的弊端 全国范围内的最基本的教育质量难以保证,整体教育质量受影响 不利于国家对教育的宏观统一控制管理 长时期实行容易导致课程管理的失控,形成无政府状态。 混合型课程管理模式 就是中央集权型与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相结合的模式。其特点是力图在国家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多样化、灵活化和弹性化,既保证国家的基本教育质量水平,又满足地方和学校的实际需要。 日本:板块模式 瑞典:目标-结果为中心 我国课程管理概况 新中国成立到80年代初期,受苏联影响课程实行统一管理 80年代中后期,课程管理出现了中央、地方二级管理的萌芽 90年代中期,1992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 》确立二级管理体制 90年代中后期至今,逐渐提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 1996年3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第一次提出了三级课程管理的模型 1999年6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正式确立 课程管理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三级课程共同构成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整体 国家课程:体现国家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 地方课程: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反映基础教育的地域特点、增强地方适应性。 校本课程: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我国课程结构的发展 必修课——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从单一的必修课发展到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的提出和开设,对于打破课程的单一性,增强课程的适应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一、什么叫校本课程 也叫“学校本位课程”或“学校自编课程”。即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校内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二、校本课程的产生 始于20世纪70年代,源于对50年代和60年代课程发展趋势的反思。 两种语义: 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的课程开发 三、校本课程的性质 1、国家课程:“国家统一课程”,它是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对课程的编制、评价没有或几乎没有什么发言权或自主权。 2、校本课程:编制、实施、评价“三位一体”。 3、两种课程的关系:两种不同的课程形式,但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在各国近期的课程改革中,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彼此都在向对立的一方倾斜。

文档评论(0)

ormitio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