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肺功能讲课.ppt

  1.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肺功能讲课.ppt

推荐两本肺功能的书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 最大通气量计算公式 最大通气量计算公式 最大通气量常用计算公式MVV(L/min)=FEV1(L)×35 * 第一种更常用,第二种更简单 * 以吸气流量受限为主要特征,吸气相流量呈平台样改变 1、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系指气流受限或气道狭窄所引起的通气障碍,其改变为: 肺活量早期正常,以后逐步降低;补呼气量递减;功能残气量、残气量均增高;肺总量正常或增高,严重时肺活量降低超过残气量增加而表现为肺总量降低。残气量占肺总量百分比增高。 时间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率减低,最大呼气中期流速降低,最大通气量减少,最大通气基线上移,气速指数1。 2、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系指肺扩张受限所引起的通气障碍,其改变为: 肺活量、深吸气量和肺总量减少,功能残气量和残气量减低,残气量占肺总量百分比变化不定。潮气量偏小。 用力肺活量及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绝对值减低,但第一秒用力呼气率正常或增高;MMEF降低;肺活量下降大于最大通气量下降,故气速指数1。 3、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 混合性通气功能是指气流阻塞与肺扩张受限因素同时存在所引起的通气障碍,可表现为以阻塞为主或以限制为主。 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在肺容量与通气功能方面的改变为: 肺活量下降,而功能残气量、残气量、肺总量、残/总百分比变化不一定。 用力肺活量及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均降低,第一秒用力呼气率正常或降低,MMEF降低,最大通气量减少。 三种类型通气功能障碍分型 阻塞型 限制型 混合型 肺 容 量 VC N或↓ ↓ ↓ ↓ FRC ↑ ↑ ↓ ↓ 不一定 TLC N或↑ ↓ ↓ 不一定 RV/TLC ↑ 不一定 不一定 阻塞型 限制型 混合型 通 气 功 能 FVC N或↓ ↓ ↓ ↓ ↓ FEV1 ↓ ↓ ↓ ↓ ↓ FEV1/FVC ↓ ↓ N或↑ N或↓ MVV ↓ ↓ ↓ ↓ ↓ 气速指数 1 1 不一定 MMEF ↓ ↓ ↓ ↓ ↓ 三种类型通气功能障碍分型 三、换气功能 换气功能也就是气体交换过程, 包括肺泡和血液之间、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O2和CO2气体的交换,影响换气功能的因素有通气/血流比值、肺内分流、弥散功能等。通气不足,特别是肺内无效腔增大亦影响换气功能。 弥散功能 弥散功能是指肺泡气和肺毛细血管中气体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循高分压向低分压移动的原则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弥散过程包括:肺泡内气体的弥散、气体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的弥散、气体与血红蛋白的结合 影响因素有:分子量、溶解度、肺泡毛细血管膜两侧气体分压差、弥散面积、弥散距离等。通过弥散O2从肺泡进入肺毛细血管,CO2从肺毛细血管至肺泡进而排出体外。 CO2弥散能力是O2的20倍,故临床一般不存在CO2的弥散功能障碍。 弥散功能 DLCO的计算 目前临床多选用CO测定弥散功能,优点:(1)CO透过肺泡血管膜的速率和与血红蛋白结合的速率与氧气相似,(2)除大量吸烟者外,正常人血浆内CO含量几乎是零,(3)CO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气大210倍 肺弥散量DLCO实际上是肺弥散阻力的倒数 DLCO=VCO/(PACO-PCCO),肺泡内CO分压和肺泡毛细血管CO分压的差再除即CO摄取速率 单位ml/(mmHg·min) 将DLCO除以每分钟肺泡通气量VA(即DLCO/VA)称弥散常数或比弥散量,可排除肺容积对弥散量的影响因素。但当受试者的FVC<1L时,由于试验过程不能收集到可供分析的足量肺泡气,因此不能进行DLCO测定 评价前首先要判断结果的可信度,一般认为可接受的实验结果的条件是: 吸入气量≥90%; 屏气时肺容积始终保持恒定; 屏气时间9~11秒; 吸气和呼气动作均匀、迅速; 二次测定值的差不超过5% 临床意义 弥散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 肺间质疾患:弥散功能障碍远较其他疾患更为严重。肺间质疾患气体交换障碍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弥散功能减低与通气-血流不均,不同患者表现不一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肺泡壁的破坏可引起肺毛细血管床的减少。此外,通气-血流不均也是导致弥散功能减低重要原因 慢性支气管炎 由于主要为支气管阻塞,弥散量测定可不减低 支气管哮喘 不引起肺毛细血管床的损害,因而无弥散障碍,可与肺气肿鉴别 肺水肿 当慢性肺水肿发展为肺纤维化,可引起弥散功能的减低 心血管先天异常 凡导致肺血管充血及肺血流量增加者,常伴有弥散量增加,外科修补术可使弥散量减少 二尖瓣狭窄 由于血流通过二尖瓣时阻力增加,引起后向性肺毛细血管与肺静脉的扩张,因而弥散量在理论上应增加,但实际上常正常或减低,最可能的原因是由于长期病变引起肺小血管纤维化与反复栓塞所致 弥散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 肺部感染 弥散量减低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