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孤独症家庭训练.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孤独症家庭训练.ppt

训练方法 1、滑板 2、悬荡 3、上下楼梯运动 4、独木桥 5、阳光隧道 6、脚步垫 7、大龙球 8、平衡台 9、跳床 10、羊角球 11、推车 5、社交能力的训练 目的:提高患儿已有的社会交往能力,塑造没有的社会交往能力,让患儿更加贴近社会大环境。 训练器材:根据训练的具体情况具体决定。 训练方法 1、对视 2、面部表情 3、用手势与人交流(摇手表示制止或否定、双手外推表示拒绝、双臂外展表示阻拦、握手表示问候或友好、牵手表示友好、挥手表示再见) 4、拥抱 5、表达自己的不舒适感 6、表达自己的情感 7、关心别人 8、安慰别人 9、轮侯排队 10、游戏(互动游戏、实物游戏、象征性游戏) 1。吹手心。 将孩子的手拉到嘴前,吹一下手心,看看孩子,等待他的一点继续的小小表示。 通常孩子开始的时候会只是推一下手凑近你的嘴巴,立即满足他,逐渐提高,慢慢等孩子眼睛看过来才继续。 注:为增强孩子的感觉,可以将孩子的手心擦湿再吹。 2。拍脚丫。 孩子仰面躺在床上,脚底朝上,大人站在边上,数“1-2-3”拍其脚丫。暂停,等孩子目光过来,再继续。 这个通常比较容易有目光对视。 注:孤独症孩子通常喜欢比较大力的拍。这也很好,可以刺激触觉。 3。左右歪头。 与孩子面对面,将孩子的脸捧在两手中,让其在两手中左右歪来歪去。 通常孩子在享受的时候会自然的将笑眯眯的眼睛看向你。 注:不喜欢别人触摸的孩子可能不行。 4。吹泡泡。 喜欢吹泡泡的孩子可以做。大人拿着瓶子吹泡泡,孩子通常会自然抬头看。吹一个。暂停。孩子一直看泡泡破了后,会转头再看过来。这时候再继续。 5。抱起旋转。 把孩子横抱起,旋转,一会放下。孩子如果喜欢,会再追过来拉大人的手继续。有时孩子在被抱时,也会自然的看着大人的脸。 注:感统失调的孩子被抱起可能会感到害怕大哭,不能强求。 6。擀擀皮 拉过孩子的小手,摊开“擀擀皮(大人食指滑过小手),和弄和弄馅(大人五指撮起抓抓小手心),捏捏饺子(大人捏捏小手指),砸砸蒜(大人拳头举起捶小手)”边说儿歌边坐动作。孩子熟悉一点之后,在“砸砸蒜”举起拳头时停住,等待孩子看过来,立刻砸下。 7。磨额头 这是个亲昵的小动作。大人与孩子面对面,逐渐靠近孩子,直到额头碰在一起,磨一磨。 也可以在磨得时候说“宝宝,我爱你”之类的肉麻话。 通常孩子也会没有要求也看着你。 注意:个别孩子可能会大头“嘭”得砸过来撞你个头晕目眩,要小心! 6、不良行为的矫正 目的:患儿总是伴随着很多不良行为,给生活和训练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对患进行矫正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儿的不良行为,提高患儿生活和训练质量。 训练方法 厌恶疗法 隔离疗法 7、生活自理能力 目的:让患儿最终获得同龄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 训练器材:勺子、筷子、饭碗、带纽扣或拉链的衣服、裤子、袜子、肥皂、毛巾、牙膏等。 训练方法 1、吃饭 2、穿衣 3、穿裤 4、穿鞋 5、穿袜 6、洗手 7、洗脸 8、刷牙 9、大小便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可编辑 可编辑 训练原则 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包括语言、行为、社交、大运动、精细运动、生活自理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缺陷。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训练者必须有爱心、耐心与信心,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 训练的目的 让患儿回归主流、回归社会、让他们不脱离社会,不把自己锁在自己那片狭小的天地里; 让他们学会一些基本的社会基本技能;让别人能和他们进行交流。 环境要求 训练开始前,一定要整理好训练的房间。 训练室的光线要柔和,房内不能放置和悬挂易分心、可发生危险的物品。 每次上课前一定要准备好训练教具和器材,训练者和患儿在上课前必须上完厕所,喝完水,一但开始上课,就要安下心来,能静坐下来本身就是对注意力的一种训练。 训练要求 要开展好训练首先训练者包括老师、家长,必须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关系。 第二就是训练必须个体化、结构化、系统化。所以训练开始前,必须把患儿的情况了解清楚,做全方位的测评,包括语言、行为、社交、大运动、精细运动、生活自理、感知觉和兴趣爱好等。 第三是早期训练,常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儿童是一个发展中的个体,年龄越小,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愈大,训练效果必然会好些。第四就是家长的长期坚持。 训练内容 认知能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