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1): 40-49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DOI: 10.11849/zrzyxb
大豆传统产区种植结构变化及影响因素的定量化评价
——以黑龙江省嫩江县为例
1,2 1* 1 1,2 1,2
董非非 ,刘爱民 ,封志明 ,薛 莉 ,杨 晓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摘要: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省是中国传统的大豆产区,其近年的种植结构变化导致国内大
豆产量大幅度减少,而进口量持续增加,并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豆进口国。为探究大豆传统产区
种植结构变化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论文以黑龙江省嫩江县为研究区,解译遥感影像分析其种
植结构的演变过程,并以农户大豆种植意愿为因变量,对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化评价。研究结果
表明:1)2000 年以来,研究区种植结构发生了较大调整,2000—2007 年间,第四积温带大豆种植
4 2
面积大幅度增加;2007—2014 年第四、五积温带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达到17.4 ×10 hm ,
且有继续北扩趋势,而大豆北扩东移,2014 年在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中的比重较2000 年减少
27 个百分点;2 )目标价格政策对农户大豆种植意愿的影响度最大,达18.89% ,其次大豆市场价
格和轮作种植的影响度均达18.54% ,大豆总投入的影响度为13.82% ,其他因素影响度均在
10%以下。国产大豆的竞争优势在于“非转基因”和“食用蛋白豆”,国家除了在政策上扶持大豆
生产外,更重要的是要鼓励相关企业生产多样化的“非转基因”大豆制品,并严控转基因大豆进
入食品领域,使加工企业和豆农获得合理溢价,通过市场机制提高大豆传统产区豆农的生产积
极性。
关 键 词:大豆;种植结构;影响度;黑龙江嫩江县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037(2017)01-0040-10
大豆中含有大量不饱和磷脂酸、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及优质蛋白质,是豆类中营
养价值最高的品种。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饲料业、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对豆
油、豆粕及豆制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需求刺激下,中国大豆进口量呈指数级增长:
4 4 [1] [2]
由2000 年1 042×10 t 增加到2014 年7 140×10 t ,对外依存度已接近85% ,而国内大豆
4 [3]
产量不升反降,2014 年仅1 215 ×10 t 。与此同时,国内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却持续增
加,积压现象严重。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主要的大豆产区,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1/3 以上。但近年来
4 2
大豆种植面积波动变化:2000 年为287×10 hm ,占粮食作物比重的37% ,2007 年增加到
4 2 4 2 [4]
381×10 hm ,之后大幅度下降,2014 年略有回升,达到315×10 hm ,但在粮食作物中
的比重较2000 年下降15个百分点。黑河市是黑龙江省传统的大豆种植区,黑河南部的嫩
江县是大豆集中产区。
收稿日期:2016-02-06 ;修订日期:2016-05-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970-2013年西北干旱区空中水汽含量时空变化与降水量的关系.pdf
- 1980-2014年中亚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气候和CO2变化的响应.pdf
- 1982-2015年长江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分析.pdf
- 1985-2015年陕西黄土台塬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pdf
- 1996-2015年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分析.pdf
- 2000-2014年四川省气溶胶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子定量研究.pdf
- 2000-2015年深圳市建设用地坡谱演变研究.pdf
- 2007-2016年上海市暴雨特征及其与内涝灾情关系分析.pdf
- 2013-2015年青藏高原玛多地区两次动态融雪过程及其与气温关系对比分析.pdf
- 2016年海洋和大气环流异常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pdf
- 大清河阜平流域生态系统结构变化的服务价值响应研究.pdf
- 大通河流域降水结构的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探究.pdf
- 大型城市紧凑度与能源效率的关系研究.pdf
- 单产提升潜力衰减模型法在河南粮食单产中长期预测中的应用研究.pdf
- 低效(闲置)铁路存量用地综合开发利用策略分析:方法与实证.pdf
- 滴灌背景下玛纳斯流域绿洲内外荒地土壤盐分时空变化趋势分析.pdf
- 地理探测器方法下北京市人口空间格局变化与自然因素的关系研究.pdf
- 地球系统模式CESM模拟的ENSO变率与中国东部降水格局.pdf
- 地下水漏斗区农户冬小麦休耕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生态补偿标准研究——以河北衡水为例.pdf
- 东北典型黑土区讷谟尔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沟蚀影响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