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带式输送机托辊间距的合理设计刘智方(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广西 南宁 530023)摘要 :通过对带式输送机托辊
带式输送机托辊间距的合理设计
刘智方
(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广西 南宁 530023)
摘要 :通过对带式输送机托辊的传统计算及受力分析 ,推导出托辊的合理间距确定的公式 ,探讨了如何确定托辊间距的方
法及优越性 。
关键词 :带式输送机 托辊 托辊间距 合理设计
中图分类号 : T H222
文献标识码 : A
Rea sona ble Design of the Spacing Distance Bet ween Idlers of the Belt Conveyer
L IU Zhifang
Abstract : In t hi s p ap er , t he fo r mula fo r calculating t he reaso nable di st ance bet ween idler s i s derived af t er anal yzing t he fo rce
of belt co nveyo r idler and t he t raditio nal calculat e . p ropo se s t he met ho d of op timizing t he sp acing di st ance bet ween idle s , set s fo rt h t he advant ages op timizi ng t he sp acing di st ance .
Key words :belt co nveyer , idler ,di st ance ,reaso nable de sign
在整条输送机上输送带的张力在连续变化 , 在保证托
辊轴承承载能力和最大下垂度的情况下 , 从式中看到 l 与
S 成正比 , 在张力越大的地方 , 托辊间距可以越大[ 2 ] 。如 果根据需要合理设计托辊间距 , 可以使设备造价 、运行阻
力 、功率消耗和维护成本方面更合理 。
1 . 1 根据托辊承载能力及使用寿命确定
从《D T Ⅱ型固定式带式输送机设计选用手册》第二部
分型谱 7 . 5 辊子承载能力表可以查到不同轴承 、辊径 、带 速和辊长下不同的辊子承载能力[ 3 ] 。
1) 承载托辊间距
0 前言
传统托辊间距通常是根据两托辊间的输送带下垂度
(约 1 %) 确定 。或者根据承载分支托辊间距以松散密度
≤1 600 kg/ m3 , a = 1 200 mm , 松散密度 1 600 kg/ m3 ,
a = 1 000 mm来计算 。回程分支托辊间距 2 . 4 m ~ 3 m 。 整条皮带采用统一间距 ,虽可简化设计和制造工艺 ,却没
有根据皮带张力变化和托辊受力不同来设计不同间距 ,造
成托辊的浪费 ,增加工程预算 。而不等间距的设计可减少 整个输送机的托辊数量 ,从而降低输送机的运营费用 。本
文主要研究正常的直线段托辊间距 。
[ P0 ]
按静载计算 : l ≤
( 3)
e( q + q0 ) g
1 托辊间距计算公式
托辊间距应满足两个条件 :棍子轴承的承载能力及输 送带的下垂度[ 1 ] , 托辊间距应配合 考 虑 该处 的 输 送 带 张 力 ,使输送带获得合适的垂度 。
最大下垂度 :
[ P0 ]
按动载计算 : l ≤
( 4)
e( q + q0 ) g - f s f d f a
式中 : [ P0 ] ———承载托辊的额定承载能力 ;
e ———辊子载荷系数 ;
f s ———运行系数 ;
f d ———冲击系数 ;
f a ———工况系数 。
满足 ( 3) 、( 4) 式并保证托辊使用寿命大于 30 000 h 即 可满足承载段承载能力要求 。
2) 回程托辊间距
Y = g ( q + q0 ) l
( 1)
8 S
式中 : Y ———两组托辊间输送带的最大下垂度 , m ;
l ———托辊间距 , m ;
q ———输送带上面物料单位质量 , kg/ m ;
q0 ———输送带单位质量 , kg/ m ; S ———该处输送带张力 , N 。
稳定工况下的下垂度应限制在 1 %以内 。 由式 ( 1) 可以得出托辊间距 :
[ P0 ]
( 5)
按静载计算 : lu ≤
eq0 g
[ P0 ]
按动载计算 : lu ≤
( )
6
eq0 g f s f d f a
满足 ( 5) 、( 6) 式并保证托辊使用寿命大于 30 000 h 即
可满足承载段承载能力要求 。
8 Y S
( 2)
l =
g ( q + q0 )
作者简介 : 刘智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