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以人为本”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毕业论文.docxVIP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以人为本”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毕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fundamental tenet and ruling concept. In short, to regarddpeople-orientedidea as the core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is to regard man as the end and incentives of development which has been the first thing to do in human life . This is the inner request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the necessary to really grasp the essence of marxist philosophy. KEY WORDS: people-oriented,social development, people, the concep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V 引 言 引 言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自古希腊伊始,哲学就在进行分化,一种是以自然为研究对象的自然哲学,绵延 2000 多年形成西方强大的形而上学传统,一种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人类学传统。较之前者, 人类学传统始终处在较弱的地位,这是人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的复杂性所致,但对人的 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苏格拉底把德尔菲神庙门楣上的“认识你自己”作为自己的 哲学宣言以来,人作为研究对象就得以确立。经过欧洲文艺复兴用人的价值,人的尊严 来对抗神的统治直至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大旗,宣扬天赋人权,反对君权神授,人 的主体性地位得以逐渐确立。尤其是自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人的研究与西方人本主义的对抗就始终没有停止。自 2003 年 10 月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 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上提出“坚持 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来,在全党全社会都引起了广泛的关 注,同时在理论界也成为了一个研究的热点问题。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及其现实意义。 “以人为本”的概念古已有之,国内外对“人”研究的著述也非常可观。但“以人为本” 的提法和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西方的人本主义有着根本区别。因为“以人为本”是唯 物史观的应有之义。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概念是对毛泽东思想中的为人民服务, 邓小平理论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群 众的根本利益”的直接继承和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 概念的提出是有其特定的背景和条件。国际发展观的变迁中我们可以看到实行“以人为 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应该把发展定义为综合经济、社会、自然的以“人”为中 心的发展观,同时中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的性质都决定了我们必须选择“以人为本”的 科学的发展观。 二、国内研究现状 自 2003 年 10 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以来, 1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以人为本”思想 “以人为本”的概念就在理论界成为了一个热点问题。要对“以人为本”的思想进行研 究,就需要对国内理论界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 针对中国古代的民本主义思想,理论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夏甄陶认为,“早在两 千多年前的中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子就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夫霸王之所始 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但这里的以人为本被看作是建立和巩固霸王之业的根本 原则。”(夏甄陶:《论以人为本》,《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王锐生则认为,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提出以人为本,反映了开明的统治者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 觉醒了的群众能够左右历史的力量。虽然运用这个手段比起专制杀戮的暴君好得多,但 在旧时代统治者那里往往只是一种维护统治的手段。”(王锐生:《“以人为本”:马克思 社会发展观的一个根本原则》,《哲学研究》2004年第2期)在西方思想史上,人始终是 哲学的研究对象。赵敦华指出,“希腊智者普罗太戈拉斯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 话是“以人为本”思想的最早表达。”(赵敦华:《西方人本主义的传统与马克思的“以 人为本”思想》,《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张奎良认为,“真 正以哲学形态系统阐发的人本主义思想还是产生于西欧。15、16世纪以来,伴随资本主 义的产生,兴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人文主义运动。经过休谟和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的 锤炼和提高,到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以康德和费尔巴哈为代表,就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近 代形态的人本主义思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nzhongda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