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绪论
绪论
研究背景
现代汉语能愿动词是汉语动词中相对封闭的一个小类,可以表示可能、意
愿、必要等意义(卢福波,2000)①,是二语习得者较难习得的一类词。主要是
因为:
第一,汉语能愿动词在语义上表达情态这个普遍的语义范畴,由于汉语的
能愿动词和学习者母语中的情态表达对应关系非常复杂,尤其是多对一的关系,
使得二语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汉语能愿动词的过程中常常产生偏误。
第二,能愿动词具有多义性,一个能愿动词往往有多个义项,同一个义项
可以有多个能愿动词表达。有时在同一个句子中,同义或近义能愿动词之间可
以替换,但句子的意义或者语用特征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有时则不能替换,
否则表达出现问题或者句子所表达的意义完全改变。这些让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的学习者难以把握。
第三,从句法结构上看,汉语能愿动词的不对称的否定形式、不规则的正
反问形式以及它在句中和其他成分的位置关系等都是学习者经常产生偏误的地
方。
那么,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中亚学习者在学习能愿动词时是否有其特殊
的规律,表达相同或相近的几个能愿动词中先习得哪个能愿动词?习得单个能
愿动词时各个情态义项的习得顺序是什么?影响这一习得顺序的深层原因是什
么?带着这些问题,本文尝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中亚留学生能愿动词的习
得顺序进行考察和分析,得出中亚留学生汉语能愿动词习得顺序,并对这一习
得顺序进行详细描写和成因分析。希望能对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帮助,同时也希
望可以帮助二语习得者更好地掌握汉语能愿动词。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本研究主要包括两个主要方面。第一,通过对中亚留学生的控制性问卷调
查和搜集中亚留学生的书面语料,在语义平面揭示中亚留学生习得典型能愿动
词各情态义项的顺序。其中包括同一能愿动词的不同情态义项之间的习得顺序
和表达相同情态意义的不同能愿动词的习得顺序。第二,运用认知语言学和模
① 参见卢福波《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第 8 页,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第 1 页 共 47 页
绪论
态语义学的相关理论对这一习得顺序做出合理的解释,从学习者的认知平面揭
示其习得典型能愿动词的顺序。
研究意义
传统的能愿动词习得研究以描写现象和描写偏误为主,本研究着眼于中亚
留学生汉语能愿助动词的一种倾向性。不仅对留学生习得能愿动词的顺序进行
描写,通过多方面的考察和统计分析,而且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分析和解释形
成中亚留学生习得汉语能愿动词特点的潜在规律和成因,希望可以从学习者的
认知特点出发来指导对外汉语中能愿动词的教学,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
尽可能地加强学习者对汉语能愿动词的正确理解和使用,加快学习速度,提高
学习效果和质量。
相关研究综述
汉语能愿动词本体研究
称谓问题
有关现代汉语能愿动词的称谓问题,至今仍然没有统一。语法学界的开山
之作《马氏文通》首次模仿西语的助动词建立了汉语的助动词类,称为“助动
字”其成员仅仅包括“可”、“足 ”、“能 ”、“得”四个词②。朱德熙(1982)
从句法结构的角度将这类词命名为“助动词”;邵敬敏(2001)等人从功能意
义的角度认为它是“衡量或评议事理的趋势的”的一类词,据此把这类词称为
“衡词”。吕叔湘先生(2002)则把它看作是起判断限制作用的“限制词”;从能
愿动词的语用功能来看,李英哲、郑良伟(1990)认为“助动词主要用在动词
之前,说明说话人对动词所描述的事情的态度,所以又叫“情态动词”。
虽然名称不同,但是实质并无太大的差别。由于这类词在语义上表可能、
必要和愿望,因此人们语义和语用特征角度出发又称之为“能愿动词”。我们
认为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来看,本研究旨在从语义语用平面考查二语习得者
的习得情况,因此“能愿动词”这个名称更直观、易懂,容易被学习者和一线
的对外汉语教师接受,因此本研究称这类词为“能愿动词”。
能愿动词的内部分类
对助动词的小类切分,从意义上看,丁声树(1961)主张分三类:a 表示可能;
b 表示意志;c 表示情理的、习惯上或事实上需要。刘月华(1980)主张分为两大
类:a 表示意愿;b 表可能。胡裕树(1992)主张分两类: a 表示主观意愿;b 表
示客观要求。马庆株(1981)从能愿动词连用的角度把其分为六类:a 可能动词 A
② 转引自张宋兰. 现代汉语助动词的内涵[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04).
第 2 页 共 47 页
绪论
类;b 必要动词;c 可能动词 B 类;d 愿望动词;e 估价动词;f 许可动词。周小
兵(1996)认为汉语能愿动词具有两个功能,一是施为功能,使事件/动作的发生
具有可能性,分为内在施为功能和外在施为功能;二是推测功能,表达说话者
对有关该事件/动作的命题所作的可能性判断。表内在施为功能“能力”义的有:
会/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社区养老服务驿站2025年运营策略与案例分析.docx
- 《跨境电商英语》课程标准.docx VIP
- 除颤仪迈瑞D3分布及使用.pptx VIP
- 2019年人教版九下化学《第12章 化学和生活》单元测试卷(解析版).doc VIP
- 中班语言绘本《绿绵羊在哪里》动态PPT课件.pptx VIP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永威先学后教模式).pdf VIP
- 变电站验收要点.docx
- nubia主题修改教程附电脑和手机工具努比亚ui4.pdf VIP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学期《第8章 金属和金属材料》测试卷及答案解析.doc VIP
-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全集(1215张).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