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竹书(三)周易释文补正.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博竹书(三)《周易》释文补正 上博竹书有四篇组成,即《周易》、《仲弓》、《恒先》、《彭祖》。今仅就《周易》篇中的部分释文略作讨论。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指正。 1、《周易》第2简有字作A,马王堆汉墓帛书本、今本均作“需”。作者怀疑该字从“子”、从“而”省。 按:此字从“子”没有 问题 ,但是“子”上绝对不是“而”,应该是“夗”。字又见于曾侯乙墓编钟铭文,旧释为“嗣”,现在看来是错误的。楚系文字中从“夗”声的字很多,如:《包山楚简》151简中从艸、从田、夗声之字,又见于九店楚简56·13、56·15、56·20、56·24。上博竹书《孔子诗论》21、22中的“宛”等字所从的“夗”均与A所从同。A似应读为“耎”。“夗”、“耎”上古音均为元部字。“耎”、“需”二字古通。详见高亨《古字通假会典》212页。因此,A当读为“需”。 2、《周易》第7简有字作B,又见于第53简。马王堆汉墓帛书本、今本均作“次”。作者隶作从“宀”从“ 姊”,读为“次”。 按:此字读为“次”是正确地。但字形 分析 可商。B当分析为从“宀”,“C”声,读为“次”。B所从的C,与郭店简《缁衣》19、43“救”字所从的左旁相同;与《仲弓》14简“早”字下部所从相近。上古音C,清纽锡部;次,清纽支部。二字双声,韵部对转。B可读为“次”。 3、《周易》第15简有字作D。马王堆汉墓帛书本、今本均作“冥”。D作者疑为“杲”字。陈伟先生认为是“某”。 按:D当分析为从“木”、“冥”声,释为“榠”。此字“木”上所从并非是“日”,右部有一小部分涂黑,当是有意为之,这很 自然 地使我们想到上博竹书《容成氏》37简中“皮”后之字,一半明一半黑,与D上半所从同,当释为“冥”字。说详另文。“榠”字又见于信阳简、包山简、曾侯乙墓简,李零先生早已释为“榠”,颇具卓识。简文“榠”当读为“冥”。 4、《周易》第21简“菜”字。马王堆汉墓帛书本、今本均作“喜”。 按:上古音菜,清纽之部;喜,晓纽之部。帛书本、今本中的“喜”当从简本读为“菜”。“勿药有菜”诚如作者所言“有疾不一定用药攻治,不忘用菜也可治愈”。 5、《周易》第23简有字作E。马王堆汉墓帛书本作“瞿”、今本作“衢”。E作者隶作从“木”从“丘”,说“字待考,疑兵器”。 按:此字隶作从“木”从“丘”,误。“木”上所从与“丘”字形体极为相似,但不是“丘”,而是“gua”,《说文》“羊角也。象形”。简文上部所从正像羊角形。E当释为“F”。《说文》:“F,两刃臿也。从木,guai,象形。宋魏曰F也。釪,或从金从于。”釪为耕田起土用的农具,后写作“铧”。上古音釪为匣纽鱼部,瞿、衢为群纽鱼部。釪与瞿、衢的关系当属于通假。附带说一下包山楚简中旧释为“样”的字,现在看来也应释为“釪”。 6、《周易》第24简有字作G。马王堆汉墓帛书本作“柫”、阜阳汉简本作“弗”、今本作“拂”。 按:G作者隶作从“弜”、“隹”、“心”,是正确地。“弜”字似应从王国维之说为“柲”之本字。《说文》“弼”字古文有一形体从攴、弜,学者多认为“弜”是声符。“弼”字也以“弜”为声符。弼、拂二字古通,例极多。详见高亨《古字通假会典》602页。上古音弗为帮纽物部字,惟为喻纽微部字,物、微对转。G当是一个双声符的字,“弜”、“惟”均是声符,与“柫”、“弗”、“拂”为通假关系。 7、《周易》第25简有字作H。马王堆汉墓帛书本作“沈”、今本作“眈”。作者疑为从虫、从享之字。 按:“虎”后一字释为“见”误,释为“视”正确。裘锡圭先生有专文详论,此不赘。“视”后一字当释为“融”。包山简 237、望山简1·237、楚帛书“融”字形体可证。融、由二字古通。《左传·昭公五年》:“吴子使某弟蹶由牿师。”《韩非子·说林下》引“由”作“融”。由、冘二字古通。《易·谦·九四》:“由豫大有得。”汉帛书本“由”作“冘”。因此,“融”可读为“眈”。 8、《周易》第25简有字作I。马王堆汉墓帛书本作“月父”、今本作“辅”。I作者隶作从“父”“页”,“疑亦辅字”。 按:此字又见于第49简,应 分析 为从“页”,“父”声,当释为“甫页”。《玉篇》:“甫页,颊骨也。”《集韵》:“辅,《说文》‘人颊车也’。或做 甫页。”“甫页 ”字曾侯乙墓钟、磬铭文中多次出现,详参《战国文字编》611页。 9、《周易》第30简有字作J。今本作“执”。作者说:“J,从玉、从弋,字也见于《曾侯乙墓》竹简42、60,音与‘执’近,可通。” 按:J也见于上博竹书《容成氏》38简,读为“饰”。《周礼·考工记·匠人》:“置槷以县。”郑注:“故书槷为弋。杜子春云当为弋,读为杙。”“槷”从“埶”声。可见弋、埶二字古通。由于埶、执二字形体相近,典籍中常常相混,裘锡圭先生有文章讨论过。疑今本《周易》“执”字为“埶”之误。 10、《周易》第32简有字作K。马王堆汉墓帛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