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中医药学概论病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中医药学概论病因.ppt

(5)、多见滑腻舌苔 (一)瘀血的基本概念 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 瘀血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 [二]、瘀血 (二) 瘀血的形成 外伤——络伤血溢 血离脉道 外邪 气虚——气不摄血 停积于体 情志 血热——迫血妄行 内 饮食 损伤机体 气虚——血行无力 瘀 劳逸 气滞——血行受阻 血行不畅 血 外伤 血寒——寒凝血滞 阻滞于脏 血热——煎熬粘滞 腑经络 (三)瘀血的致病特点 (1)疼痛—刺痛,部位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痛甚 (2)肿块—固定不移,在体表局部青紫肿胀,多为外伤性,在体内多为痞块或积块,质硬、压痛。 (3)出血—血色紫暗,夹有血块 (三)瘀血的致病特点 (4)望诊—面部、口唇、爪甲青紫,舌质紫暗或瘀点,皮下紫斑,面色黧黑。 (5)脉诊—涩、迟、弦、结、代脉。 (四)常见瘀血病证 1.瘀阻于心—心悸、胸闷心痛、口唇指甲青紫; 2.瘀阻于肺—胸痛、咳血; 3.瘀阻胃肠—呕血,大便色黑如漆; 4.瘀阻于肝—胁痛痞块; 5.瘀血攻心—发狂; 6.瘀阻胞宫—少腹疼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经色紫色成块,或见崩漏; 7.瘀阻肢体肌肤局部—局部肿痛青紫。 1、腠理:(1)、指皮肤、肌肉和脏腑的纹理;(2)、指皮肤与肌肉交接的地方。 2、身热不扬:体表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则觉灼手。多见于湿邪为病。 3、谵语:患者在神志不清的情况下胡言乱语的症状 4、衄血:浅表性出血。 5、骨蒸潮热:骨,表示深层之意;蒸,是熏蒸之意;潮热,是定时发热,形容热气定时自里透发而出。 6、盗汗:睡则汗出,醒则汗止。 第二节 病机 一、正邪盛衰 正:人体的机能活动;抗病、康复能力 邪:泛指各种致病因素 (一)正邪盛衰与发病 1.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 2.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3.正邪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不发病 ⑴正胜邪却则不发病 ⑵邪胜正负则发病 一、正邪盛衰 (二)正邪盛衰与病邪出入 1.表邪入里 2.里病出表 (三)正邪盛衰与虚实变化 1.实证——邪气亢盛所表现的证候, 即邪气亢盛,正气未衰,病理反应较剧烈的有余证侯。 2.虚证——正气不足表现的证候。即正气虚衰,病理反应较虚弱的不足证候。 一、正邪盛衰 3.虚实转化。 4.虚实真假。 (四)正邪盛衰与疾病转归 1.正胜邪退:疾病向好转和痊愈 2.邪胜正衰:疾病向恶化甚至死亡 二、阴阳失调 阴阳失调——是阴阳之间失去平衡协调之简称 (一)阴阳失调与发病 (二)阴阳盛衰与寒热变化 (三)阴阳盛衰与疾病转归 ⑴亡阳 ⑵亡阴 三、气机失常 气机失常——气机运行不畅或升降出入功能失去平衡协调 的病理变化 (一)气滞: (二)气逆: (三) 气陷 : (四) 气闭: (五) 气脱 : 作业题 1.从中医学角度简述津液代谢全过程。 2.谈谈你对中医整体观念的认识和理解。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六、火(热)邪 ①火为阳邪,其性炎上 心火—口舌生疮;胃火—牙龈肿痛;肝火—头痛,目赤肿痛 。 热邪侵入营分——扰乱心神——高热,狂躁不安,神昏,谵语*。 ②火性燔灼,易耗气伤津:火热——迫津外泄,消烁津液——人体阴津耗伤。 风邪 寒邪 湿邪 燥邪 暑邪 火邪 ③火性急迫,易生风动血: 消耗阴津—筋脉失养 高热、四肢抽搐、 牙关紧闭,两目 热邪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