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请展示收集到的有关 “毛泽东”的名言、诗句和故事: 一、课前热身: 学习设计: 第1课时 听歌曲: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请你讲述自己了解的有关渡江作战的历史背景。 如果让时空倒流,把历史的镜头定格在解放战争中的渡江战役,人类战争史上的空前奇观便又在我们眼前重现。浩浩长江的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的百万雄师在弹火纷飞中,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那冲杀的场面,那搏击的气势,恢弘如诗,壮美若虹,只要一想起它,无论是革命先辈还是我们这些后来人,无不感到壮怀激烈,豪情倍增。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当年渡江战役的最高统帅毛泽东主席亲笔撰写的一则新闻,一起重温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 二、认定目标: 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 1、了解与新闻相关的文体常识。 2、理清课文主体部分的层次。 3、探究课文的语言特色。 三、夯实基础: 给下列粉色的汉字注音 芜湖 荻港 要塞 wú dí sài 扫清字词障碍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填成语所缺的字 退 不可当 气 kuì 溃 锐 xiè 泄 四、整体感知: 1)播放录音,听名家泛读,感受语言之美,并给发音不准的生字词注上拼音。 2)仿读课文,理出课文结构。(标注在课本上)小组讨论完成如下问题: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在文中圈点标记出记叙的六要素 3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在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2 在文中圈点标记出记叙的六要素 新闻也属于记叙文,阅读一篇新闻,首先要注意六要素,请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圈点标记的内容。 3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强烈的自豪之情 第2课时 一、研读文本(新课导入略): 问题探讨: 文体知识 新闻结构五部分 标题 导语 “电头”后的第1句或第1段文字,用来扼要提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 新闻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部分 结语 新闻的最后一句或一段,是新闻的结尾,可有可无。 背景 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 注:结语和背景常暗含于主体中 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二十日夜起……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导语从三方面总领全文: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及渡江区域;战况。 主体部分可分为哪几个层次?它们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第1层:二十日夜起……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第2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 第3层:汤恩伯认为南京…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第1层的“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与第二层“二十日夜起”并列;第3层首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课文结构 请找出文章的议论句,说说它的表达效果如何? 议论句:“此种情况……都很泄气”。 表达效果: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突出了文章中心。 表达方式 语言揣摩 齐读课文后,比较下列每组中的两个句子,看看哪句好,好在哪里?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②句好。“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守敌,冲破敌阵。“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之意,简洁有力。“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 齐读课文后,比较下列每组中的两个句子,看看哪句好,好在哪里? ①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②句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 二、把握主旨: 这则新闻及时报道了渡江战役的战况,在当时,曾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作用。今天,我们重读它,依然回肠荡气。课后,希望大家搜集一些新闻资料,试着用我们学到的新闻知识写一写,让实践巩固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三、拓展延伸: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20日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到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败。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24小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