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知识与技能 掌握“蕃”“染”“植”“鲜”等词的意义,背诵并默写这篇短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中激活思维,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形成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洁脱俗的情怀。 * * 爱莲说 周敦颐 制作者:芦溪县宣风镇中学 刘宏建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导入 预习检测题 1)本文选自《 》,作者是 (1017-1073)?, (朝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 ”。他人品极高,胸怀洒落。曾任南康军地方行政长官,命人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又托物言志,写下本文。本文文体是 。 2)“说”是怎么的一种文体? 周元公集 周敦颐 北宋 濂溪先生 说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自由活泼,跟现代的杂文颇为相似。 探索 五步读莲:读通读好读懂 集体听读 自主仿读 指名试读 自主译读 合作疑读 诵读文言文的方法: 一、疏解文意的读法; 二、讲究文理的读法; 三、品味意境的读法。 本文前一段介绍情况,当用陈述语调读;后一段发议论,其中有判断,有感叹,要注意前后语调使用的区别。 解释 一、合作探究: 1、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表现了莲花哪些品质?由此可见在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 3、作者想通过本文来表达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 二、重点解释 比作君子。 描写句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作者从生长环境、形体姿态、香味、气质四个方面来描写莲,把莲比作君子,赋予莲高洁、质朴、正直、庄重等品质。 还写了菊和牡丹, 将莲、菊、牡丹分别比作君子、隐逸者、富贵者。 作者把菊花象征成隐士,把牡丹象征成富贵的人,把莲花象征成君子,由此赞美像莲一样的君子,也用“独爱莲”三字,充分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已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从而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世风的讽刺。这种写法就叫托物言志。 君子:(课文注释:品德高尚的人)指处在污浊的环境却保持自身的高洁,不随流俗,不受沾染。 隐逸者:(课文注释: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而隐居避世)这种人的特点是志向高洁,但逃避现实,隐居起来。 富贵者:因为牡丹花十分浓艳,从唐朝起就成为富贵人家的宠物。牡丹的价钱很贵,但富贵人竞相购之,把它比作富贵者很恰当。这种人的特点是追求富贵、追求名利。 用作陪衬。菊正衬,牡丹反衬。这样,更能突出莲的君子的品格。 表现的品格: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孤高自许。(洁净而又庄重) 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 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不敢轻侮。 内化 课堂检测 检测题一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2)濯清涟而不妖( )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5)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沾染(污秽) 美丽而不庄重 耸立的样子 认为 多 少 “之”字的用法 学习课本P176“研讨与练习”三“之”字的三种用法,并完成以下练习: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 (4)孔子云:何陋之有?( ) (5)渔人甚异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