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梅、程俊英对《诗经》注释不同点的研究.docxVIP

袁梅、程俊英对《诗经》注释不同点的研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袁梅、程俊英对《诗经》注释不同点的研究 中国编辑。   【摘 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具有很高的价值,作为一部优秀的古代诗歌巨著,后世注释本很多。本文就 现代 的两位学者袁梅和程俊英对《诗经》注释的不同点进行了一些粗浅地探讨。主要考察两位学者注本在主题、句意、语词三方面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诗经 袁梅 程俊英 注释 不同点       中国 诗歌的源头——《诗经》,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共三百零五篇,从 音乐 上分风、雅、颂三部分。《诗经》中的诗歌产生的地域相当于今陕、山西、河南、河北及湖北北部一带。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阶层人士,但绝大部分已不可考证。既然《诗经》所跨越的时代是如此之长 ,地域如此之广,作者也是如此之复杂,并且在秦始皇时代还遭到过焚烧的经历,因此,后世对它所进行的注释必然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地方。仅在汉代传诗者就有齐、鲁、韩、毛四家,而且四家解诗多有不同之处,所以距离汉代遥远的现代学者对《诗经》进行的注释必然存在着更多不同点。本人通过阅读发现现代学者袁梅、程俊英对《诗经》的注释也存在着很多不同的地方。以下从主题、句意、语词三个方面研究了袁梅、程俊英对《诗经》注释的不同点。   袁梅和程俊英两位学者都首先对《诗经》的每篇文章的主题进行了解释。两者在主题方面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不同之处有的是相差万里。两者对同一篇诗歌主题意思阐释截然不同的篇目很多。“召南”部分有一篇诗歌《驺虞》,袁梅解释的主题反映了古代奴隶主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对立尖锐。他说:古代奴隶的儿子,给奴隶主放牧牲畜,时常会受到驺虞的欺凌打骂。所以,他一看到小猪,便联想到牧猎官的狞恶可怕。从诗中可以看出奴隶制社会的残酷现实:奴隶大众受尽剥削,奴隶主阶级不劳而食,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这和清代学者高亨关于这首诗歌主题的观点类似,高亨注:“贵族强迫奴隶中的儿童给他牧猪,并派小官监视牧童的劳动,对牧童常常打骂。牧童唱出了这首歌。”他也认为这首诗歌是写奴隶大众受贵族奴隶主的欺压打骂。而程俊英的阐释不仅没有道出阶级对立,相反,他的观点和袁梅的看法截然相反。程俊英说:这是一首赞美猎人的诗。”《毛诗小序》写到:“《驺虞》,《鹊巢》之应也。《鹊巢》之化行,人伦既正,朝廷既治,天下纯披文王之化,则遮类蕃殖,嵬田以时,仁如驺虞,则王道成也。”可见《毛诗小序》也认为这是一首歌功颂德的诗。 中国 两者对“ 风”中《干旄》主题的阐释也是截然相反的。袁梅的解释反映了奴隶主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对立尖锐,痛刺奴隶主统治阶级的奢侈生活。他说:“本诗反映的是古代上层社会行聘礼的铺张豪华情景,从中可以看出剥削阶级骄奢淫逸的寄生虫生活。他们刮尽人民的脂膏,养肥了自己。这些富儿们豪华生活的背后,有多少饥寒交迫的奴隶挣扎于苦难的深渊。”而程俊英的观点恰恰认为文章的主题是赞美统治阶级治国有道,重用贤才,他说:“这是赞美卫文公招致贤士,复兴卫国的诗。诗人叙述卫国官吏带着良马礼物,树起招贤的旗子,到凌邑去访问贤士,征聘人才。”《毛诗小序》写到:“《干旄》,美好善也。卫文公臣子多好善,贤者乐告以善道也。”由此也可见程俊英的观点和《毛诗小序》中的观点一样,都是赞美统治者治国有方,任用贤才的主题。 中国编辑。   同样,他们在同一篇诗歌中,对其中的某句话的整体理解,有的是相差很大的。两位学者对《羔羊》一文中的“退食自公”一句解释是截然相反的,袁梅说:“从公府回到家中进餐。‘退食自公’是‘自公退食’之倒装。”朱熹说:“退朝而食于家也。”而马瑞辰也说:“较集传以退食为退朝而食于家为善。”可见,朱熹和马瑞辰对这句的解释和袁梅的观点一样,都认为是从公府回到家中进餐。程俊英却那样认为,他认为在公府中吃饭,正如他所说:“从公家吃饱饭回家。”而杜预注“卿大夫之膳食为公家供卿大夫之常膳,‘退食自公’谓自公食而退。”说明杜预也认为在公家吃饭,这与程俊英的观点相同。   两位学者对《诗经》中,某些字词的解释的差别。下面仅举两例来单独看看字词方面二者所存在的不同点。看看《隰有苌楚》中,两位学者对“乐子之无知”一句中的“无知”的解释有何不同。袁梅认为:“无知,是无妻的意思。”而程俊英认为:“无知,是无知觉的意思。”两者解释得大相径庭。再看看郑玄笺:“知,匹也。”高亨注:“无知就是没有配偶。”袁梅的观点和郑玄、高亨的看法是一致的,都认为无知“即为无妻之意”,而程俊英认为是“无知无觉之意”。两位学者对于《旄丘》中“流离之子”一句的“流离”一词解释也是很有差别的。袁梅认为:“流离即琉璃。美玉名,本诗中比喻为美人。”所以他认为是名词。而程俊英则说:“流离,漂散流亡的意思。”所以他认为是动词。朱熹注:“流离,漂散也。”而毛亨传:“流离,鸟也,少好长丑,始而愉乐,终以微弱。”郑玄笺:“卫之诸臣初有小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