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饮食护理【外科】.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中医饮食护理的原则 3.食量适宜 软硬适宜 食量要因人因证而宜,勿太过或不足。 食量太过,运化不及,反损伤脾胃,对健康不利; 食量不足,机体得不到水谷精微之品,导致正气不足,无以驱邪,久之气血亏损而病生。 食物的软硬应根据病人脾胃功能酌定。大多数病人,脾胃功能低下,应给以软、精、细的食物为原则,即使与病证相宜的,也应适当控制,以免加重脾胃的负担,而使余邪难清或愈而复发。 * 八、中医外科病证饮食护理 肠痈的中医饮食护理 痔疮的中医饮食护理 * 肠痈的中医饮食护理    (1)不暴饮暴食:饥一顿饱一顿,饮食不规律,胃肠道充盈与 排空会失去常度;而暴饮暴食,可突然加重胃肠负担,加 大食物的机械性刺激。如此会导致肠道正常蠕动发生改 变,功能出现紊乱。 (2)忌生、硬等难消化食物:生、硬等难消化食物,加重肠道 负担,导致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 (3)细嚼慢咽,减少进入盲肠的食物残渣。 (4)饭后切忌暴急奔走,盛夏酷暑切忌贪凉过度,尤其不 宜过饮冰啤酒,以及其他冷饮。 (5)平时饮食注意不要过于肥腻,避免过食刺激性 食物。 预防: * 辨证施膳: 气血瘀滞型(初期) 临床表现:腹痛始于上腹或绕脐周,随后转移至右下腹天枢穴附近,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加剧,伴轻度发热(体温多在38~C以下,),脘腹闷胀、恶心暖气或大便秘结,小便微黄,舌质淡红,苔白厚腻,脉弦滑或弦滑数。麦氏点有压痛,一般无反跳痛和腹皮挛急。阑尾穴(足三里下3寸)有压痛和硬结感。 * 辨证施膳: 饮食护理处方: ①苡仁二豆汤: 苡仁、绿豆、赤小豆各100g 生甘草20 g,水煮烂调盐服。 ②银花赤豆汤: 银花30 g蒲公英30 g赤小豆100 g,银花、蒲公英先加水煎取药汁,去渣留汁, 加入赤小豆与适量水再煮,至豆熟烂即可。 ③桃仁薏苡仁粥: 桃仁10克(去皮尖),薏苡仁30克,粳米50克,加水同煮粥至极烂服用。 ④芹菜瓜仁汤: 芹菜30克,冬瓜仁20克,藕节20克,野菊花30克。水煎,每日分2次服。 * 辨证施膳: 湿热蕴结 临床表现:腹痛及右下腹压痛加剧,腹皮挛急,并出现反跳痛,体温在38℃ 以上,呕恶,纳呆,口干欲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 * 学习内容 一、中医饮食护理的概念 二、中医饮食护理源流 三、中医饮食护理的基本观点 四、食物的四性五味 五、饮食的相宜 六、饮食的禁忌 七、中医饮食护理的原则 八、中医外科病证饮食护理(痔疮、肠痈) * 一、中医饮食护理的概念 保健强身, 预防和治疗疾病, 或促进机体康复 以及延缓衰老 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应用食物来 的一种护理方法。 中国饮食护理 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应用食物来 的一种护理方法。

文档评论(0)

锦绣中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